第22部分 (第4/4页)
大恨的出家的立场和思想意绪。他以不同处来对待他所处的时代,从他三十九岁入虎跑寺剃度至六十三岁圆寂于泉州,他矢心不能移,世俗莫能唤,践履的是他发下的四誓:
一、放下万缘,一心系佛,宁堕地狱,不作寺院住持。二、戒除一切虚文缛节,在简易而普遍的方式下,令法音宣流,不开*,不作法师!三、拒绝一切名利的供养与沽求,度行云流水生涯,粗茶淡饭,一衣一衲,鞠躬尽瘁,誓成佛道。四、为僧界现状,誓志创立风范,令人恭敬三宝,老实念佛,精严戒律,以戒为师。
从这四誓里,我们看出弘一法师身上的担当和魅力,即使刀斧临颈,身处险恶,也是云水从容。当他到青岛湛山寺说经一个月的时候,“七七事变”发生,战火迅速蔓延。报上的消息说,青岛成了军事上的争夺点,形势十分危急,有钱人都在慌忙南下,以致轮船的票子抢购一空。这年旧历七月十三日,弘一法师出家首尾二十载,他书横幅“殉教”两字张于室内,并作题记:“向居南闽净峰,不避乡匪之难;今居东齐湛山,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
弘一法师是留学日本的,包括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一批人也是留学日本的。他们对日本呢,可说心态复杂。这是一个既向母族施暴又倡导文明的民族,这个民族把来自中国的文化思想以及琴棋书画剑技茶舞都发挥到了宗教的肃穆与癫狂,然后再凌辱中国人蔑视中国人。 。 想看书来
黄花。夕阳。山外山(3)
弘一法师留学日本,但并不回避民族大义。在日本学到的用别一种方式了结,就如在战场上拔剑对决,这样更能赢得对手的尊重;而像周作人呢,选择了附逆,得到了日本人的残羹冷炙,也是一种了结。
在南方的夏丏尊等红尘友人们担心弘一法师的安全,纷纷来信劝他及早移离青岛,远避战火,转移到较为平静的地方,出家人嘛,眼睛一闭,可以对血污视而不见。但弘一法师没有立刻离开青岛湛山寺的意思。他回信说:“此次至青岛,预定住至中秋节为止(决不能早动身),”“今若因难离去,将受极大之讥嫌。故虽青岛有大战争,亦不愿退避也。”以世俗人的眼光看待弘一法师,其去弘一远矣。
十月上旬,弘一法师和随侍弟子完成了讲经任务。他到炎虚法师的寮房去告假(炎虚法师即在长春般若寺从日本人手里要回赵尚志头颅的那位高僧)。炎虚知道弘一的脾气,向来不徇人情,说走就走,万牛莫挽。弘一法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条,上面开出了五个条件:
第一,不许预备盘缠钱;
第二,不许备斋饯行;
第三,不许派人去送;
第四,不许规定或询问何时再来;
第五,不许走后彼此再通信。
在梵林也不苟且,不以俗世的人情为牵绊,这样的举止令僧众低头行礼,使俗人脱帽致敬。炎虚是无法阻止别人去送弘一法师一程的。弘一一行离寺这天,僧众们和迎接他的时候一样,大家一起赶来把他送到船上。弘一法师头也不回,消失在茫茫的海天间,如一块礁石,矍铄挺立。
弘一走后,炎虚法师到他住过的寮房去看,只见屋子里的东西安置得次序井然,里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一个铜香炉里,正燃烧着三炷名贵长香,静气缭绕,低回久之。
回到泉州,日本人的枪炮声愈来愈近,弘一法师对前来劝其走避内地的人,也还是那句话:“为护法故,不怕炮弹。”他还题其居室为“殉教室”。
在抗战初期,弘一法师相继在晋江革庵、泉州承天寺和开元寺等处,为僧众和居士们开讲《华严经大意》、《华严经普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