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山里婆 (第1/2页)
杨晓薇觉得秦洲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沉默寡言,腼腆老实的样子,估计是与他进县城读书有关。
在老家的时候,偶尔有县城的人到乡下来,城里人那种高傲的姿态,给乡下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贵族感。
以前,城里人看见山里的妇女进城,都会礼貌的称人家\"山里嫂\"。这种称呼其实是具有一定历史的,在早期山区乡镇还没有通过公路之前,山里人进城的时候都是步行,他们或提着东西,或挑着担子,在进城之前他们也会选择在一些村庄的大树下或石头上休息,村庄的人见到山里女人,大多都会尊称\"山里嫂\"。
\"山里嫂\"本来是对山里妇女的尊称,但后来渐渐演变成对山里人的贬称。因为,在津海,\"嫂\"与和\"母\"与\"山里\"两个字合在一起时是同音,而这里\"山里母\"中的\"母\"更带有母猪的色彩,因此,不管是叫\"山里嫂\",还是\"山里母\",都有一种\"山里来的母猪\"的意思,而且,\"山里母”的称呼范围也从山里妇女扩大到所有山里人。
秦洲是他们学校唯一一个考上津海一中的学生,当然了,杨晓薇也上了一中,只不过她是靠关系进来的,因为那时她的老爸已经转业到津海县,听说是个与县长一样级别的什么大官。
在秦洲刚去津海一中念书时,他还是保持着原有的那种活泼开朗的性格。后来,因为总会有人问到他是哪里人?每当他回答:\"溪洋人\"时,那些人总会以一种蔑视的眼光对他说:\"山沟底人呀″,\"山旮旯呀\"等等,仿佛在他们面前山里人就是身份卑微。
有些调皮的城里学生还会称秦洲为\"山里母\",叫着叫着,便成为了一种习惯。于是,在班级,在学校,有不少人叫秦洲\"山里母\"。
其实,县城人确实觉得很有优越感,在学校里面,学生会被自然而然的分成了三个等级:一等是城里人,高高在上;二等是县城周边的郊区人,俗称平原人;三等便是离县城较远的,被县城人认为是神秘与落后的山区与沿海人,他们会叫山里人\"山里婆(母)\",叫沿海人\"界外猪\"。这里的\"界\",是指清朝初期,南明将领郑成功不满于异族统治,在沿海竖起“反清复明”的旗帜,清政府对此深恶痛绝,为断绝内陆与沿海一带的联系,把郑成功的抗清部队困死在沿海一带所设立的所谓\"隔离界\",后来统称沿海一带为\"界外\"。
其实,大部分县城的学生是好的,他们并没有因为是县城人而感到高傲,当然也有一些捣蛋鬼,他们自觉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经常欺负乡下来的学生,骂乡下的学生是乡巴佬,特别是山区沿海来的,而这种城里生还会被有些势利的女生看成是英雄,潇洒,以至于他们这些人便会更加的洋洋自得,心高气傲,目中无人。
而有些山区沿海来的学生,本来书是念的挺好的,但是,当他们看到那些威风凛凛的城里生时,便会主动的巴结他们,高攀他们,给他们当马仔,以此来平衡自己山区或沿海人身份的不足。
这些人像极了抗日战争时代的汉奸狗腿子,他们有时也会狐假虎威欺负他人,自己觉得在老乡人面前高人一等。
而对于杨晓薇来说,她觉得秦洲变得沉默寡言,老实巴交,多半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山区人,身份卑微,有自卑感的原因。
但秦洲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想的,人家再什么叫他\"山里母\",甚至\"山里猪\",他也不会生气。他想自己既然低人一等,就必须实现超越,因为杨晓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学校,别说杨晓薇她那与县长一样级别的老爸,就是教育局的一个小股长,对学生来说就是天大的官,所以,别说有人敢看不起同是溪洋山区来的杨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