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策论考后江东热议 (第2/2页)

甲干的。”,丙说:“是乙干的。”

假设丙说了真话,那么真话就是:甲说:“是我干的。”,乙说:“不是甲干的。”,丙说:“不是乙干的。”

如此一来,只有甲说了真话的时候,整个对话当中没有出现矛盾的地方。

所以,三者都说的真话就是,甲说:“不是我干的。”,乙说:“不是甲干的。”,丙说:“是乙干的。”

智慧哥把过程给周围的同仁细细讲了一遍,引来众人的惊叹。

“此题看似简单,背后竟有如此巧思?!”

“楚国公的心思,竟然如此细腻?”

“恐怖如斯?!”

在场的人,自然都不是什么蠢人。

只不过习惯于过往的思维方式,没能够一上来就理清思路。

这会儿被人点拨之后,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国公这是用这道题,来告诫我们,万事不能只看表面啊!”

“是啊是啊!”

……

万众瞩目地第一次科举考试的第一科,便在吴县的热议之中结束了。

因为考虑到考生的情绪调整,加上本身就不着急,陈辰就没有直接安排两场考试在同一天之内完成。

第二科政治安排在了第二日的上午。

照理来说,第二天还有考试,大部分的考生这会儿一定会躲在家中,抱着书死啃,以期望自己能够多表现一些。

只不过第一场的策论下来,有心的考生都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这书看不看没有什么区别的。

《诗》、《书》、《易》、《礼仪》、《春秋》,这些经典中的东西,不能说没有考,只能说和没有考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相较于咬文嚼字的理论考察,策论科的考察更倾向于实践运用。

由此也基本上能够推断出,第二科的考试风格基本上也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抱着书死啃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还不如好好放松放松。

于是,针对科举考试讨论的人群之中,更多了不少参与其中的考生,现身说法。

吴县的气氛热闹的就像过年一样,若是有哪个考生能够拿出几道题目出来吹牛的,那他绝对是人群中的焦点,瞬间就能变成一片人群当中最靓的仔。

至于说,为什么吴县的寻常百姓,对于这种考试的内容感兴趣,全是因为那道难倒了不少考生的抽水的问题。

被一个看上去就不是很聪明的老农给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