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 (第4/4页)
没有丝毫的悔意,能够给贾荣带来越多的麻烦,李儒的心中就越觉得畅快,这几日每当入睡的时候,面前总是出现董卓的身影,那个身体有些臃肿,对自己信任有加的大胖子,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自知晋阳难以保存,李儒也不会便宜了贾荣,城中的商人几乎每日都在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就是不断的征收粮草金钱,商人为了保命,只好暂时委曲求全,就连普通的百姓也不放过,当最后一点口粮也被并州军征走的时候,百姓暴起,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鼎盛一时的大汉尚且被黄巾军啃的坑坑洼洼,何况是一个小小的晋阳城。
李儒没有败在西凉军的手中,而是败在了城中百姓商人的手中,在百余名百姓的带动下,仿佛滚雪球一般迅速的壮大,连城中巡逻的部分士卒也加入其中,军心溃散,军民一起动乱,声势何其大,堵在城门的石头等杂物被搬开,迎接西凉军进城。
看着被五花大绑的李儒,贾荣不知作何感慨。
“文优,你也算是一时人物,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贾荣问道。
州治府的大堂内站在密密麻麻的西凉军文官武将,对中间傲然站立的李儒,无不投以怒视,不是眼前之人,西凉军何以付出如此代价,对反叛者,西凉军的处罚向来是最为严厉的,战败不可耻,最可恨的是临阵投降者。
“我李儒也算是征战一生,没想到最终会有如此下场,希望将军能够善待儒之家人!还有就是死后能够葬在主公的坟墓之旁,依旧愿意为主公效力、”李儒神色淡然的说道,丝毫没有快要死亡之时应有的恐惧。
五三五章:李儒死
贾荣点头道:“祸不及家人,虽然你的家人以后可能会为你报仇,但我更相信若干年后他们不足以成事,届时西凉军治下,百姓承平户有余粮,天下一片太平,马放南山,无人提及战事。”
李儒略微诧异的看了一眼贾荣,没想到会有如此雄心壮志,不过这句话也表明了贾荣的心态,莫非当初选择背叛并州是错误的?李儒在这一瞬产生了迷惑。
当一颗上好的头颅被斩下时,李儒的一生终结在了贾荣的手中,不过关于贾荣放过李儒家人的事情,许多谋士纷纷劝谏,毕竟李儒是死在了贾荣的手上,正所谓杀亲之仇不共戴天,难保李儒的后人里面会有反叛者,斩草务必除根,这也是为什么法律中有一个祸及全家,就是为了断绝报仇的种子。
晋阳城既下,并州各地,也在一月之间被平定,经过李儒的背叛之后,天罚开始对军队进行渗透,务必保持每名将领的忠诚,当然,天罚的行为要在情报组织的监控下,贾荣不会容许这种权力甚大的组织存在,就像盛世之时,朝堂上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言论,官员之间,彼此不服,乱世到来则是朝中大臣口径一致,皇帝手中的权利被极大的架空,甚至连超过都城百余里的地方都不知道情况如何。
西凉军的官员大都信奉贾荣的那句“水舟之论!”对百姓十分重视,将百姓的耕作和生活当做是头等要事来对待,而考核官员政绩的时候,百姓生活的怎么样作为很重要的依据。
“君为舟百姓为水,舟凌驾于水上,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百姓对于君王的重要性,纵观历朝历代,得到百姓的支持,无一不是开平盛世。
“让李儒的后人真正的无法报仇,也就说明整个天下彻底的平定,人心思安,没有人愿意将脑袋别到腰带上,去冲杀战场,包括所有的将士。”贾荣一句话,将所有的谋士反驳了回去。
纵观古今,真正能够做到祸不及家人的能有多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官员更加的尽心尽力。
兴平五年五月,并州破,李儒亡,大将军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