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部分 (第2/5页)

李肆一巴掌拍上他肩头的回味主宰了他的心神,如一股重压贯透全身,不仅粉碎了刚刚涌起的非人感,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浓烈的酸楚袭上脸面,言语也哽咽起来。

“求请皇上颁诏,将《英清和平协定》公之于众……”

新任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刘统勋叩首上奏,也是带着哭腔。

允禵、崇安黑着脸,张廷玉、蒋廷锡白着脸,却都没出声。弘时的选择是复古狂赌,那是速死之路,而弘历的选择是忍辱偷生,还有活路,而且这份协定除了颜面之失,里子似乎丢得不多,大多数满人已觉庆幸不已,无人再对这份协定提出什么异议。

有异议也没用,“勤王军”还占着广宁门,乾隆皇帝要不履约,北京城就不再是大清的了。

“着翰林院速速拟诏……”

想到自己成了侄皇帝,终日活在叔皇帝的阴影之下,两行清泪自眼角滑下,弘历哭了。

且不说主辱臣死,这《英清和平协定》,第一条就将大清置于大英之下,再不是天下之主,华夏正朔,满殿臣子轰然跪倒,哭声一片。

“宋辽之约重现,我大清当有百年安宁!而时势精进,我大清乃满蒙相联,无昔日辽金灭国之忧。南蛮如宋,此时虽盛,先贤言,盛极必衰,破灭指日可待。因此,只要我大清在,大义在,道统在,卧薪尝胆,忍辱蛰伏,终有再起之时!”

一个朗朗嗓音大义凛然地说着,殿上众人赶紧出声附和,心中却都不约而同地呸了一口,倒不是针对这话,这话立场太正,没谁有意见,可大家对说话这人的意见就太大了。

这人是新任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吴襄。

这家伙之前不是叛了张廷玉等汉臣派,投到光绪皇帝弘时手下,成了总理事务处协办大臣,还被抬了旗么?怎么摇身一变,又成了乾隆朝的军机大臣了?

这就是满殿王公重臣呸他的原因,六里桥战败,树没倒,新政派的猢狲就散了,吴襄也不知去向。当弘历入城时,大家都去接弘历,这家伙却出现在茹喜身边,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新君即位,委任康亲王崇安、庄亲王允禄等满人宗亲为总理事务大臣,只办理仪礼事,而军国事权依旧收拢到军机处。

原本预定的军机大臣有已任总理事务大臣的恂亲王允禵,还将荆州将军查弼纳和康熙朝老臣,之前事变中因“立场正确”被抄家,侥幸未死的殷特布拔了起来,外加尽忠的福敏以及张廷玉、蒋廷锡、蔡世远、刘统勋四人,本是个八军机的格局,现在多了一个吴襄,成了九军机。

虽说心中极度鄙夷此人,但就靠着此人,清理弘时派的工作才格外顺利,外加此人现在是茹喜的代表,大家都只能附和。

弘历没想这么多,他就觉得这话说得很对,当年澶渊之盟后,南北享了百年太平,“叔皇帝”还亲口许了自己一个太平天子,看来自己这位置肯定是能坐稳了。

心情缓和下来,乾隆就觉未来一片光明。

允禵见弘历镇定下来,心中低叹,什么卧薪尝胆……乾隆朝年号。听起来更像是“丰亨豫大”。

商讨南北协定的落实,处置弘时旧党,收拾大清残破人心,这一摊生意风风火火开张,乾隆朝的施政国策也在酝酿中,谁都没提还在映华殿的太上皇。仿佛雍正李卫君臣两人。已跟光绪帝弘时一样。已湮灭于历史一般。

可还有人关心雍正,映华殿里,依稀听到登基大典的礼乐,雍正和李卫原本喜极而泣。之前茹喜弘历等人暗中送入食水时。就通过太监转告了时局变化。如今又换了新君,雍正下意识地认为,弘历即位,该是能把自己当真正的太上皇待了,反正自己已经全身瘫痪,碍不了他的皇帝权柄。

等了大半天。如愿以偿地等来大队人马。全都是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