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部分 (第3/5页)

卫更希望大家的敬仰能发自肺腑,能在明白艾尹真的真正身份后,依旧存着这样的敬仰,能宽恕胤禛还是雍正时,对华夏所犯的罪行,这是救赎,李卫希望替胤禛完成这样的救赎。

当然,如果胤禛能得到救赎,他李卫自己也就能分沾荣光,得到救赎,推着李卫想写书的冲动,也许就归结于这样的心理吧。

吕宋,汉山港北面百里处,一座叫“太子集”的小镇里,同样立着一座天庙。唐式飞檐殿堂居中,左右各立一进厢房,殿堂后也是一片功德林。与英华千千万万天庙一样,这座天庙极为简朴。

厢房之间的院子里,蕉树高耸,一个驼背麻衣人正在树荫下奋笔疾书。

急促脚步声如潮,打断了麻衣人,上百衣衫褴褛如丐人般的男女涌了过来,个个神色凄惶。

“刘祭祀!救救我们!”

“镖局的人发疯了,见着咱们就杀!”

这些男女服色黝黑,语调古怪,不少人甚至还是卷发,一看就不是纯正华人。

“镖局到处杀人!?你们啊,早知今日,何苦当初呢?”

刘墉搁笔,深深长叹,这一日还是来了。

正是二十年前,被钟上位“拐卖”的刘墉,跟憨呆的纪晓岚不同,刘墉之所以甘于受骗,不过是借钟上位的船远遁海外而已。船至南京时,他就以自己是朝廷通缉重犯威胁行船之人,钟上位没有跟船南下,主事的不过是个普通管事,对国中之事知得不多,不敢贸然行险。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刘墉就在吕宋脱身。

有签了本名的“卖身契”在,刘墉不必担心被卖给官府,这卖身契就是纵容乃至庇护通缉犯的铁证,商人是不会自找麻烦的。靠着通四书五经,刘墉在吕宋安身,而天庙更是避世的绝佳之地,二十年下来,他已是吕宋天庙会的成员,主持太子集天庙已有六七年。

埋首于天庙,刘墉的心已经完全平静了,而当四书五经的圣贤言从治国之位上退下来,返求仁德立身之论时,更让他有了几分彻悟。佛道是出世,儒学是入世,可就从这入世之中,刘墉竟然得了出世心境。

也许是平生所学,一一跟天庙行事相合,这也正是知行合一。升华了的刘墉日日讲《圣经》、《圣律》,救助贫人,照顾孤寡,教诲小儿,排解纷争,偶尔也以古礼办生死事,全心投入到这个纯粹的心灵世界中。

心灵升华,对英华这个国家,对三代新论李的今人世也有了更多感悟。对自己旧世所为更是幡然醒悟,每每思及,都觉心悸神摇,恨不得一头撞墙。由此也更专注于平日之行,这也是他自己的救赎。

但天庙终究不是全然避世,在吕宋呆久了,也感受到了吕宋的动荡。前些年吕宋人之乱,虽只在蒲林南面,乃至更南面的其他大岛上,可吕宋本岛也多有波及。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被另定为“土籍”的吕宋人,与拥有英华国籍的移民之间矛盾频频。

太子集这个地方,也是“土华”混居之地。土人集中在集子北面,种蕉开矿,华人集中在东西和南面,不是耕田,就是捕鱼,同时经营商货和各类手工业。双方各自抱团,难成一体。

随着华人势大,土人产业多被兼并,大多都沦为华人佃工佃农。不少循着姻亲关系,也渐渐得了华籍。但还有更多土人不是被公教或者伊斯兰教的秘密教会栓着,就是不愿,或者是没机会入华人开办的学校,两类人泾渭分明。

土华之乱最终演变为一场大规模叛乱,经贾一凡领兵平定后,大势基本安稳下来。再到吕宋都护府裁撤,矛盾已消减了许多。

但国中立起政党竞相,宰相治政之制后,吕宋作为海外行省,获得了省院事执行宰相选人权的资格。这只是过渡,十年后选人权要降到县上。为了确保日后宰相推选不被土华分立之势影响,政事堂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