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部分 (第3/5页)
战场上的消耗品。死光了,自己再抓壮丁就是了。反正这也是国府的一贯做法。或者说,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杰克。贝尔登在他的《中国震撼世界》里曾经提到过远征军当时的待遇。
“军官与土兵好象是地主与农民的关系—这就是说,当官的有时表现得象一家之长似的,但总把自己手下的士兵看为不配享有人权的无知农奴。
这种关系在蒋军里占统治地位,而在军队里这种等级关系比在农村里更加突出。无可否认,当兵的在中国社会里地位是最卑贱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旧中队的民族传统就是如此。
这种传统仍旧存在于蒋中证军队里。因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了,中国社会作为整体没有得到改造,因此军队也没有得到改造。
老百姓极怕军队,军队里又极瞧不起当兵的,这可以很容易地从抓农民当壮丁的方式中看出来。
征兵向来是建立在贪污、行贿和权势的基础上。富人子弟从不当兵:穷人子弟从来逃脱不了当兵。
一个穷苦的寡妇的独子常常被征入伍;地主的众多子弟则从不服兵役。被抓壮丁的人都是最穷苦的人,他们常常是健康条件最差的。往往一批壮丁还未到达前线就死亡了一半。”
而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他们合著的《中国的惊雷》一书中也这样写道:
“一区内壮丁拉光之后。就绑走过路人,或从有组织的壮丁贩子里购买壮丁以充数。征兵过程中,壮丁有的被杀掉,有的给打伤;有时他们在到达营地以前就饿死了。
中队里的士兵从没有假期,从不回家,极难得收到家信。进入军队,通常就是一种死刑——死在路上。死在征兵过程中,死在野蛮的新兵训练处及长途行军中的人,要比进入军中后死的人还多。
受训之后还活着的壮丁到达前线军中,其境遇比被征时也好不了多少。因为中队是在战场上慢慢饿死的。如果运气好,官长诚实,而且一切都按照规程办理的话,中国士兵所吃的是米饭和蔬菜。
他的口粮照规定是二十四两米一天,但是十分不足的。米以外的食品,偶而有些青豆萝卜之类。
军中病症千奇百怪,最多的是由于挨饿而起的病。由于他们的体格被恶劣的食物、失眠以及多年的前线生活所腐蚀,浮游着的任何传染病都极容易侵染中国士兵。”
如果总结一下,你很容易得出结论:国府中的大员们和将领们,没有一个是把士兵当成是人看待的。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些士兵的命甚至不如牲口。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死掉的是可以再次靠着地主、保长们再次召集。反正中国人多,就算是死的多了些,只要自己等人不死那么是无所谓的。
这便是他们真实的心理,从骨子里带出来的高贵冷艳。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他们无法去理解屠千军和国防军的那些将领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这是极其之荒诞的。但这种荒诞,却又带着毋庸置疑的成功。
国防军强大的战斗力,是他们所垂涎的、恐惧的。但他们绝对不会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麾下的部队来执行类似于国防军这种政策。
因为,这是他们统治的根本。如果失去了这些。他们便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力。是以。从蒋中证到其余的国府大员们总是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如果我能有国防军的那些装备,我也打的不比他们差!
便如后世的很多导演想着,要是我能有《魔戒》的技术支持、钞票支持我也能拍出不比《魔戒》差的电影。事实却证明,就算是给了《魔戒》的技术导演们多数也就拍出个《英雄》或《无极》。
更多的,甚至把钱花完了、技术用透了也拍不出什么东西来。
“总参谋长,那现在我们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