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2/3页)
十次的科考,就是说朝廷在一代人中只有六千人能成为进士。但为了科考而寒窗十年的有多少,六十年间能统计得过来吗?除去那些进士,举人,秀才,剩下的童生又有多少?朕曾知道有些人考了一辈子,到了老都没有考中秀才!即便中了秀才又能如何,除了写一手字,念几句歪诗,却是毫无谋生手段,生活穷困潦倒。君子坚守清贫也没有什么,但上不能奉养父母,下不能抚育儿女,从一个国家来看是不行的。百姓不富,朝廷又哪来充盈的国库?!”
“这个……皇上……”贺逢圣虽然知道考不上秀才的大有人在,但少年得志的他何曾想过这个问题,特别是从概率来计算,就意味着有大批的人是在浪费掉了,无论怎样都考不上进士,甚至考不上秀才。贺逢圣大脑当机了一会后,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皇上,难道那么多人读圣贤书,赴朝廷科考是不对的?”
“呃!!”我简直是哭笑不得,这家伙想到哪去了。
贺逢圣才醒悟过来,连连告罪:“微臣失态了,请皇上恕罪!”
“罢了!朕不是说科考人多有问题。为官地位尊崇,俸禄又高,众人以此为出路也没有什么不对。朕的意思是,为官者,德行操守为先,这勿庸置疑。但在这个基础上,朕不希望学子们只会吟诗作对,其他方面毫不见识。如果他们在学习之际,又能掌握些其他的谋生技能,或者是谋生思想上有所突破,这更有利于广大的学子。”
“微臣驽钝,对此听得不是很明白!”贺逢圣沉思一会,没有琢磨出我话里的意思,只得坦白相告。
“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你有空想想算了!”现在就想改革科考的事情是不合时宜的,我暂时不想过多的透露什么!
“微臣遵旨!”
今天跟他谈这番话的目的算是达到了,内阁有韩鑛主持,有成基命,贺逢圣顶着,孙承宗,张惟贤,钱龙锡更多的是中立,就只有郑三俊一人反对也没有什么了。
“好了,今天就不说科考的事情了,朕不是已经下旨说明年按往年的成例吗!对了,宫外边还有什么议论吗?”
“回皇上,皇上圣旨一下,学子们都规矩的回学堂读书去了,并未再有闹事!”
“嗯,朕改制的诏书公布了后,又是一个什么反应啊?”
“回皇上,众人反应不一,不过学子们还是安心待考。百官们虽然上奏折反对,但百姓们对此没有多大的言语,只是感到惊奇而已!”
这算正常反应,王承恩之前也跟我汇报过京师里的情况,两人说的大致一样。
“皇上,不过微臣听到另外一个流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贺逢圣犹豫了一会又开口道。
“什么事?”
“微臣听见有人妄自揣测,说皇上突然改制跟徐大人生病有关,有些狂生甚至迁怒到徐大人身上,到徐府去叫骂,留下些责备的信笺。”
“有这等事?”
“微臣也是听说!”
“徐光启是朕认识的第一个科学家,对朕的助力很大。朕的改制是要得罪人的,虽然徐光启不在京师,但朕决不允许有人敢在徐府闹事。你待会去下顺天府,让他们以后多注意点徐光启的府上。”
“微臣知道了!”
我起身道:“好了,今日跟你说了这么多,时候也不早了,就陪朕一起去用膳。朕待会再跟你说说其他事,你替他们求情,朕也不会不给情面,那些官员如果真的明白朕的苦心,朕倒可以免去他们七日一省的任务,否则就免谈了!”
贺逢圣欠身道:“微臣代他们谢皇上恩典!”
我开始一边往外走一边道:“只怕你的好心要白费,想他们这么快就承认朕的改制,有些难度!”
贺逢圣跟上前道:“微臣尽力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