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2/5页)
宋盛明将将赴任时,便是长平县爆发山洪后没多久,灾民的赈济工作还没做好,便爆发了大面积的瘟疫。许多人都认定了宋盛明或许是历朝历来最倒霉的县令——一个不小心沾染上瘟疫不说,即便没有染上瘟疫,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赈灾法子,他头上的乌纱也会保不住。
谁也没想到,将将上任的宋盛明竟能力挽狂澜,在七天内便拿出了治疗瘟疫的有效配方,此后赈济灾民、安抚民心更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过几个月,长平县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经此一役,宋盛明多了个“宋青天”的名头,便是京里的许多官员也觉得他是有如天助,宋家人却是清楚,这其中全是陶墨言的功劳:药方是他给的,便是赈灾的法子也是多亏了陶墨言出谋划策。
“听说这件事都传到当今圣上的耳朵里,圣上龙颜大悦,给了你爹丰厚的赏赐!”金氏说着,一壁从袖笼里取出样东西来放在桌上,宋研竹打开一看,竟是地契。
“这是?”宋研竹问道。
金氏笑道:“你爹说,那些赏赐他受之有愧,原本让我送些银子来,我想着咱们骨肉亲情,送银子过来未免生分,便作主以你的名头买下了西郊的一片地并一个庄子。喏,这就是地契!你可收好了!”
“娘!”宋研竹忙要推辞,“当女婿的替岳丈出谋划策原也是应当的!你送这些给我做什么!”
他还要再推,金氏放下脸色佯怒道:“这也是你爹的意思,你若是不收便退回去给你爹,瞧他收不收!”
“这些地可要不少银子……”宋研竹为难道。
金氏道:“不贵!西郊那些地挨着长平县,前些日子瘟疫爆发时,不知是谁造谣生事,说长平县的地头不干净、临近几个县的大户人家都怕了,能搬都搬走了,地也给贱价卖了!一亩良田只卖十五两银子,我托人买了不少。瘟疫过后,那些大户人家后悔莫及,只怕这会都在家里捶胸顿足呢!”
“还有这等事?”宋研竹亮着眼睛,“那还有剩么?咱们再买些?”
“你可想得美!”金氏笑道:“我那会也想着多买一些,后来才发现,那附近的地都被人买空了……那附近可都是良田,又挨着京师,地段好,水质佳,连年的收成都比旁的地方好,谁若是全买了,可真是要赚大发了。”
宋研竹张大了嘴巴道:“除非是未卜先知,不然哪儿这么凑巧。”
第127章 鱼蒙
“你可想得美!”金氏笑道:“我那会也想着多买一些,后来才发现,那附近的地都被人买空了……那附近可都是良田,又挨着京师,地段好,水质佳,连年的收成都比旁的地方好,谁若是全买了,可真是要赚大发了。”
宋研竹张大了嘴巴道:“除非是未卜先知,不然哪儿这么凑巧。”
“这可都是时运,”金氏道:“你爹那会倒是跟姑爷闲谈起,担心买了那地最后死在手上,姑爷当时笑着说,咱们手上就有治疗瘟疫的方子,等人的病好了风头也就过了。人是活的,地却是死的,买了总没错。我和你爹一琢磨确然也是这样,这才放心去买的!”
宋研竹隐约觉得哪儿似乎不大对,金氏已经将地契放在她手里,道:“东西你可收好了!”
“娘……”宋研竹还要再推,陶杯在外头报说,定国公府振二奶奶让人送了礼来,现下人就在花厅等着。宋研竹怔了一怔,这才想起来定国公府的振二奶奶可不就是赵九卿,赶忙唤了人进来。三四个随从抬着个箱子,小心翼翼地放下,领头的婆子满脸喜气,对着金氏和宋研竹行礼,道:“振二奶奶命老奴送来贺礼,恭贺陶大奶奶乔迁新居。”
一打开箱子,是顶好的羊脂白玉摆件,整块白玉刻成一个猴子偷桃的形状,那桃子看着又是一个“安”字,造型精巧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