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部分 (第3/4页)

拖字诀,就划断了许多西北边军将士的咽喉、胸膛。西北边军将士不甘示弱,长枪短戟交替刺出,上刺人下刺马,一旦有党项骑兵中枪落马,阻得后面的兄弟冲势一顿,便都做了他们刀下之鬼。

打仗不死人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擦翼而过的打法避免了正面冲撞,却将伤亡降至了最低,万余人的马队驰过之后,借着强大的冲劲,高怀德所属密集的阵形已被冲乱,后边洪流般不断的大军开始直接突入敌营,舞动钢刀居高临下进行斩杀。

高怀德数道命令出口,西北边军大旗又变,大军立即由数阵变为疏阵,密集的队伍顿时撤向中间空地,整个密集的大阵疏散成十人左右的一个个小阵,盾牌手、短刀手、长枪手相互配合,歼杀叶尘一方骑兵。在这样的阵形下,已突入敌军的骑兵已失去速度优势,反会变成任由步卒宰杀的对象。

只要运用得宜,没有完胜不败的兵种,任何兵种都是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重创强敌的。

不论党项骑兵,还是黑骑显然都非庸手,三长三短的号角声起,刚刚陷入西北边军阵营尚未深入的骑兵突然拨马后退,融入了密集的洪流,绵绵不断杀至的叶尘一方骑兵继续快马贴着宋军阵势,开始用大斧长刀像削皮剔骨一般,一层层地削去西北边军的外层皮肉。

高怀德反应很快,一声令下,旁边亲兵令旗挥动,鼓声如雷,西北边军马上阵势再变,重又集结成密集队形,长兵器刺人身,短兵器斩马腿,双方残肢断臂,血浪滔天。

…………

…………

这已经不是杨继业和高怀德的第一次正式交锋,无所谓谁强谁弱,端看你临战的技巧、心态、意识、装备,和手下兵将的素质,没有人全靠硬打硬拼,除非你数倍于敌,且全不在乎己方的伤亡。杨继业虽然以守闻名于世,但显然攻的能力也不弱,而高怀德以善攻出名,此刻却正好掉了个,善守的在攻,善攻的在守。而且他们攻或守的本领都不弱于他们本来的专长。

所谓名将,本就如是,攻守兼备,能守能攻,杨继业以善守而闻名于世,只是因为他以前所保的北汉国力太弱,无法给他攻的机会。而高怀德以攻名扬天下,不是他不善守,而是他在这十多年中,在赵匡胤麾下,到处攻伐,压根就没有守的机会。

这一场大战,厮杀三个时辰,直至风起雪飘方止,双方死伤数千,杨继业一声令下,鸣金收兵,叶尘一方大军迅速后撤,高怀德长松了一口气,来不及休息,迅速整军,急急东行。

不提战马在战斗中的作用,就算它仅仅只能起到代步作用,在这莽莽雪原上,一方只能用双腿赶路,一方可以积蓄体力,直到迎战时爆发,这是多大的差距。更别说高怀德一方宋军粮草将尽,军衣不暖,若不尽快上路回到庆州,仅是这西北凛冽的风雪就能把他们的战力消磨殆尽,四万西北边军,毁于一旦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高怀德明知杨继业或者叶尘不让其麾下大军与他们生死对决,是存着消耗他们体力、士气和战斗意志的打算,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赶路。

这便是阳谋,即便你明知道对方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目的,你也无从化解、无破绽可寻,无懈可击。明知是计,还是不得不往里钻。

正如眼前这场大战交兵正酣的时候,叶尘治下除夏州还有一万新兵之外,银州、灵州等六州的守军几乎已倾巢而出,说这六州现在已成了一座空城也不为过。这个时候只消派出三五千兵就能轻易夺取任何一个州城,但是高怀德就算知道了也无计可施,他这里兵马一动,胡三光情报司的探子就能及时精准掌握,叶尘治下大军自然会相应调动,且又有骑兵优势,高怀德派人回去就是送羊入虎口。

…………

…………

如此这般,大军漫漫,一路上杨继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