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1/2页)

南方的早饭,大多是吃粥为主,粥的浓稠度取决于这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条件好的人家的粥和饭相差无几,就如同说书的那些,筷子芊在粥上,筷子不倒,用布包好的粥,布解开粥不散,按照南方人的标准,那不叫粥,那就是饭。所谓的粥都是汤水多,饭粒少那才叫粥。条件差的就很难说了,清得像青铜镜一样,几乎看不到饭粒,按银井湾的说法:清汤寡水的,喝了这样的粥,一泡尿就解决了。老陶家里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也还是水多米少,但比起银井湾其他人家来说还是可以的,下粥菜也好些,陶宽爹还是愿意吃粥的,不吃粥没有其他的东西吃啊。粥倒是家家户户都有,下粥菜就有些分档次了,要么是昨晚的剩菜,要么就是豆腐乳之类的,像有油酥豆这样的下粥菜却是很少很少的,早上能炒油酥豆吃,也是陶宽爷爷的一番苦心,孩子毕竟要去篾匠师傅家里生活了,以后的日子就是陶宽爷爷一个人过了,虽说陶宽爹时常早回来,但回来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但凡有点积余的人家都会给像陶宽爹这样出去学手艺或者是当兵的孩子都会做点好吃的给孩子吃,也可以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陶宽爷爷嘴还是算紧的,陶宽爹又不太倒别人家里去玩,整个银井湾知道陶宽爹要出去学手艺的人不多,即使是知道的,也不会去大肆宣扬,这样也就落得耳根清净,就剩父子俩好好得吃个早餐。陶宽爹起来了站在厨房的门口,眼睛里没有了前几天那么多的眼屎,但也只能看到油烟雾里,有些佝偻的陶宽爷爷正在炒油酥豆,灶台里的火还是很旺盛,陶宽爹看着不用陶宽爷爷吩咐就走到灶台前,把灶台里的柴火给撤了一些,没有了火的烘烤,锅里的油烟也就淡了些,但锅里的油酥豆的香味还是跟浓郁的。炒油酥豆也讲究个火候,当然了手艺也不能太差,不然要么就是烧了豆子,要么就是不是很熟,不管怎么样,都是浪费豆子,只有恰到好处的火候才能炒出高质量的油酥豆来,像陶宽爷爷这样的手艺在整个银井湾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陶宽爷爷的手艺都算是好的,有了这样好手艺的爹,陶宽爹口福就好了很多,手艺好还要家里有豆子和茶油,有了茶油和豆子还要陶宽爷爷舍得炒给陶宽爹吃。炒好了油酥豆,也就可以吃粥了。起来了的陶宽爹没有刷牙的工具和习惯,到厨房里去洗了个脸和手就直接坐到厅堂的桌子上吃饭了。陶宽爷爷也做好了其他的准备,等陶宽爹坐好的片刻,陶宽爷爷也盛好了粥坐到桌子吃粥了。早上的粥比起往日的粥来,就浓稠了很多,也更有粥香,陶宽爷爷一直没有抬头,只顾着自己吃粥,除了父子俩在吃粥的声音,几乎没有其他的声响,父子俩都不愿提要去篾匠师傅家里的事,仿佛就压根没有这样的事,但二人心里都不是什么滋味,真可谓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没有了交流的早餐,二人都吃得很快,不一会儿,父子俩都放下了碗筷,陶宽爷爷很自然得收碗筷,没有其他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陶宽爹感觉自己是舍不得陶宽爹出去吃苦的,这只是善意的意愿,不管怎么样,孩子出去学门手艺是必须的,就在陶宽爹出生了不久,陶宽爷爷就规划好了陶宽爹的前程,能让陶宽爹学门好的手艺的必要性。陶宽爷爷心里再不舍也还是懂得孩子的路要他自己去走,自己只是引导个方向罢了。没有去生产队里去做工分,陶宽爷爷就有些空闲了,洗好了碗筷,看着陶宽爹还是坐在桌子上,陶宽爷爷便对着陶宽爹说:你去看看昨晚夜里洗好的衣服干了没有,我刚才把衣服晾到院子里去了,晒了这么久,看看干了没有,注意摸袖口和领子的地方是不是还有些润。陶宽爹听着自己爹的话,便起身走到了院子了,看着自己的衣服感觉都很干了,但记着陶宽爷爷的话,就用手仔细得摸摸袖口和领子的地方,感觉有些润,但也可以收起来了,陶宽爹也知道,把衣服收好就基本上整理好了自己要带到篾匠师傅家里去的东西。陶宽爹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