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4/4页)

并教给了他。其实,拳法,套路这些东西世面上流传很多,但靠这些出人头地的太少。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长年累月坚持的事。耐心加实践,拳法上才能出头。魏志军做为华夏当年最出色的军人,懂得的拳法,套路驳杂。在山上时不时就给他们讲一些,十几二十年耳触目染下来就是个傻子也会耍上几套了。

到临走的时候,一家人送出了村子。哥两当了几天师傅,不仅混了个肚儿圆,还一人一身新衣服。临分别时老者还硬塞给二十块钱,说是让他们当车费。两个人笑得合不拢嘴,辨清方向向着火车站走去。

当下时兴的的确良衬衣,浅绿色中山装,蓝卡机洋布裤。当哥两穿着崭新的一身便服进入火车站,再不复几天前那一身山土气息。特别是一正,明眉皓目的,阳光帅气,挺像进城读书的学生。秦岭到相反,再好的衣服穿在他身上也被那个佝偻身躯,虾米腰折腾的不伦不类。他又背个不协调的木匣子,两个人看着就是一个少爷,一个跟班。

掩饰了满眼的新奇和新鲜感,一步一请教的买了车票,爬上火车。一屁股踏下来才有了发感慨的机会。“以前许爷老是念叨山下的花花世界,没见识到不知道,真见到才看花了眼。秦岭,你说是不是?”一正瞅着外面仅有两条轨道的火车站大发感想。秦岭倒是没发什么感慨,可眼睛也是四处张望,满目都是以前未接触新事物对他心灵的冲击。其实,当他们以后真正见过七十二条铁轨的郑州火车站,见过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机场,他们就会明白今天见到的真不是个事。

第十三章 拘留室的一天一夜

普快的车厢斑斑驳驳,座椅也很陈旧,里面拥挤不堪。时下,中央刚刚平定了动乱,各个行业思想活泛的人都蠢蠢欲动。小商小贩,民工学生,以及那个年代特有的愤青,混子挤满了过道,厕所,门口一切可以占用的空间。

一路四个小时的车程相安无事,出站时却惹出了天大祸端。

于新乡到站时正是中午,大站一般都要例行检查,新乡火车站也不例外。排队,剪票都相对顺利。过关闸时却要将行李放在传送袋上。一正拿的包袱,包袱中全是衣物,顺利通行。秦岭背着的木匣子是用手榴弹包装箱改制的。自从下山就一直用布包着,即使有人看着好奇也不会要求解开瞅瞅。可在火车站就不行,在验票员的命令下他解开外面包着的布就引来那位中年大妈的惊呼。木箱子上面绿漆刷上的”军工用品,轻拿轻放”太过刺眼。惊呼声引来了站口四名乘警,当过兵的人对那些东西都很熟悉,看到秦岭手里的木箱就掏出了腰间的枪。四把枪同时对准了秦岭:”双手抱头!蹲下!”两个乘警快步向前准备擒拿,另外两个持枪瞄准好似随时都会射击。

原本拥挤的出站口在听到大喝声后全部四散开去,出口闸旁就剩下懵懂的秦岭和传送带旁一脸惊鄂的王一正。从解开包着的布到乘警冲上前来整个过程也不过五秒,秦岭不知社会上这一套规矩,丈二摸不着头脑,就傻傻的站在那里。可是四个乘警对他如临大敌的敌意他还是看了出来。乘警走到跟前拿枪抵着秦岭,一个胖胖的,明显是带队的喝问道:”里面什么东西?哪里来的?”秦岭左手托着木匣子,右手搭在侧面,还保持着那个解包袱的姿势。听到胖子乘警的喝问愣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