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黄巢起义风云篇 (第1/2页)
在转战过程中,黄巢的起义军不仅打击了贪官污吏,还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随着战争的持续,黄巢的军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长期征战,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此外,黄巢的军队在南方遇到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使得他们的进攻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面对这些问题,黄巢开始反思自己的战略和战术。
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力量可能无法彻底推翻唐朝的统治。
因此,他开始寻求其他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乾符六年(879年)十月起义军攻克了广州城,活捉了节度使李迢。
在广州休整两个月后黄巢以“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了北伐的政治宣言。
提出了“禁止刺史多取资粮,不得科敛百姓”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起义军的目标和宗旨,即推翻腐败的唐王朝,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新世界。
八、北伐之路
随着北伐宣言的发布,黄巢率领起义军踏上了北伐的征途。
他们自广州出发,沿江西上,势如破竹,连续攻克了韶州(今广东韶关)、郴州(今湖南郴州)等地。
沿途,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面对起义军的迅猛攻势,唐王朝惊慌失措,急忙调集大军进行拦截。
此时的唐军早已腐朽不堪,士气低落,根本不是起义军的对手。
在几次重大战役中,唐军均被起义军击败,损失惨重。
九、攻克长安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起义军攻破了潼关,直逼长安。
唐僖宗闻讯大惊失色,急忙带领部分大臣逃往四川避难,留下满朝文武和百姓,在长安城中惊慌失措。
黄巢率军进入长安后,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他们高呼“黄王”万岁,将黄巢视为救星。
黄巢在长安城中大行仁义之政,废除苛捐杂税,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
同时,他还建立了大齐政权,自称冲天大将军,并册封了一批将领和官员。
十、内外交困的挑战
黄巢的胜利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大齐政权的建立,各种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开始显现。
一方面,起义军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现象,一些将领开始不服从黄巢的指挥;
另一方面,唐王朝虽然逃往四川,但并未放弃对起义军的围剿,他们联合了各地的藩镇势力,对起义军展开了猛烈的反扑。
大齐政权在建立之初便面临着诸多挑战:
起义军内部成分复杂,千人千面,缺乏有效的组织纪律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官兵在胜利面前逐渐迷失了方向。
他们无视现有的规则,忘记了初心,有的甚至沦为暴徒,肆意侵害百姓利益,这不仅损害了起义军的声誉,也动摇了其根基。
同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权力量,大齐政权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显得尤为稚嫩,难以与拥有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的唐朝残余势力,及各藩镇相抗衡。
同时,长安城中的百姓也开始对黄巢的统治产生不满。
虽然黄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民生,但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动荡。
长安城的经济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
此外,黄巢的残暴手段也逐渐暴露出来,他对于不服从自己的人,往往采取残酷的镇压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十一、黄巢的末路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黄巢的大齐政权已经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