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页)

到易剑南盘膝坐在那里,她却是暂时没心思去打坐修炼,这里的灵气太过稀薄,她才不费那功夫。反倒是从储物袋里拿出来这一路买的好吃、好玩的东西,在那里一个人吃喝起来,倒也显得津津有味。

已经进入筑基期的她,若是辟谷,可以三两个月不吃不喝;而若是放开了吃喝,那么简直就是比饭桶还要饭桶,摆在她面前如同小山一样的零食,就以眼可见的速度,在坚定的减少着。而她的肚子,却不见涨起——作为修仙者,消化能力也比普通人强上无数倍,她现在,当真只是一逞口舌之欲,吃进去的东西,飞快的被消化、分解成元气,储存在身体内。

“易师哥?易师哥?”

“嗯?”

“我想去茅房……”

大概过了大半个时辰,宋初云这才拍拍微涨的小肚子,觉得下腹憋的慌。想了想才明白,原来是吃的太多,其中杂质和吸收不了的废物,却是要被排泄出来。于是就叫醒易剑南,想让他陪自己去。

“呃?茅房……”易剑南还真有些头大,他刚才倒是没有问张老板茅房的位置,作为能辟谷的修仙者,那里还在乎这一点啊?于是他站起来,“走吧,我带你下去找。”

两人刚准备开门,却发现张老板的女儿正走过来,她敲门道:“几位客官,父亲做了拿手的鸡汤扯面,请各位品尝。请问现在就送上来吗?”宋初云连忙拉开门,说:“现在就送上来吧,哎~小姑娘,你们客栈的茅房在那里?”

她倒是毫不在意易剑南在场,若是连这么点尴尬都看不开,也就太没有修仙者的心了。那小姑娘十三四岁,看起来水灵水灵的,她抿嘴笑笑,“姐姐你跟我下来,我带你去。”宋初云看了下易剑南,“好,我们下去。”她倒是不担心,在易剑南的身上,有一枚玉符,和她身上的玉符相对应,若是她有事的话,只需要招呼一声,易剑南随时就能赶到。而在这世俗的世界里,宋初云可不相信,有什么人能伤害得了她。要知道,在她的身上,随时准备用来保命的法器,就不知道有多少个。

很快,张老板夫妇就各自端了两个盘子,盛着四大碗宽面条上来。在那盘子里,还放着各种调料。易剑南可以听到,楼下有人在故意逗他们,问为什么只给这些人送,却要自己在大厅里吃?这间客栈,就和其他客栈一样,不但用来住宿,大厅更是吃饭的场所。来来往往的客人,大约有十多人,易剑南在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却是没有理睬。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可没有体验红尘的想法。若非要陪着宋初云,他都会直奔盐城而去,那里会在阳关里逗留。

很快,宋初云就走上来,她坐到易剑南的身边,高兴的说:“来,尝尝这个面条,我刚才在楼下听那些顾客说,这老张做面条的手艺,可是相当不错。”说着,她自己就拿起筷子,易剑南也一直等着她,看着面条,易剑南想起以前没进盗得门时候的生活,恍若隔世……

第二天一大早,四人就早早起,今天他们还要出去游玩,只是却不会再骑马而去了。向张老板打听清楚温泉的方向,四人信步走过去。大街上早起的人非常多,这里作为一个军事要塞,原本不该如此繁华。只是作为大周帝国和北方大韩帝国与西边大唐帝国的交界处,位于这三叉路口,商旅来往众多,而此处又最为安全。最主要的是,十万大军,每天所需要的物资就是天文数字。

于是众多的流民就迁徙至此,落地生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围绕着阳关,就形成了一个人数过百万的聚居地。尤其重要的是,各聚居地都是自发形成,税收几乎没有,除非你要进出关,才需要缴纳象征的赋税。如此以来,这里的人口更加增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种商业活动的开展,就慢慢形成了如此繁华的景象。

看来往来奔波的人们,四人多少都生出一种俯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