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2/5页)

于走上来了,我暗暗长出一口气,不慌不忙接过一旁内侍手中的祭文,双手捧起,一步一步,迈上最后九级台阶,登上祭坛。这里除我之外,再无他人,让这圆形的祭坛更显宽阔空旷。我面向北方,撩衣跪下,打开祭文,朗声咏读起来。

此时,祭坛之下虽有数千之众,却寂然无声,只闻远处山风拂林的萧萧之声,恍如起伏的海涛,低缓悠长,还有,就是我清晰的诵读之声了。在那一刻,我心中忽然升起了一种错觉,仿佛那些很久很久之前生活在这里的先人,真的随着群山之中那永不停息的风,来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听我诉说,轻轻地发出叹息……这时,我不由微微顿了一下,但紧接着,就毫不犹豫地继续了下去……或许,作为一个慕容氏的子孙,我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真的已经尽力,直至今日,我终于可以面对诸位先人说一句,我问心无愧……

终于读完了最后一句,我缓缓站起了身,这时,一缕刺目的光线打在了我的脸上,抬眸望去,东方天际,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耀天地。我轻轻眯了眯眼,转眸只见前方群山莽莽,回首处草原辽阔,依稀有河如带,横贯其间,在朝阳的映照之下,金辉闪闪,恰如金锻展于彩裀之上,再远处,若有田陌纵横,牛羊成群……江山如画,让人如何不醉?我心中微微一动,不由轻声低语,唯愿此生,不负如此山河,如许黎民……

200。中秋(终章)

大祭之后,我的身体基本痊愈,本来还想磨蹭两天,好好玩一玩再回去,后来转念一想,我这次出事,虽然封锁了消息,但之前那么大阵仗挖雪,后来我又数日不曾见人,有心人定能猜出一二。这两年大事不断,内外初定,还是早早返京,安定人心掌控大局为上。于是在大祭之后的第二天,我便遗憾地踏上了归途。

除了这个遗憾,还有一样也让我心有不甘……那个白衣人的身份始终没能查清,我只得吩咐玄瑾与玄瑛合作,撒开大网慢慢查探了。

不过,也有一样是让我颇为高兴的,那就是,现在每天送来的那厚厚一堆奏章,终于再不用我一个人苦哈哈地处理了……

在撤销左右丞相后,按道理说,所有奏章都需我亲批用玺。故而这次出来,常规事务虽交由小周等昭文馆学士先行处理,但最后仍需连同他们的处置意见送至我处,由我补上御批玺章,至于重要的或是朝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更需由我亲自定夺。而我那一病,落下的事情着实不少,加上病后体虚,处理起来颇为吃力。眼见送来的奏章在我没日没夜的勤奋工作下,不见减少,反而日渐增高,我在绝望之后,不由开始动起了脑筋。于是那一天,我就命人偷偷把先生请了过来。

不待先生行礼完毕,我已匆匆挥退左右,然后一脸谄媚地笑着,拉先生走到桌边,把他按到椅子上,然后拿起一边的朱笔塞到了他的手中。

先生被我弄得有些糊涂,这时终于回过了神,看到手中的朱笔,脸色大变,立时把笔放了回去,起身退后两步,撩衣跪倒,俯首道,“陛下!臣罪该万死!”

我呆了一下,叫了一声“先生”,上去就要拉他。

他却膝行后退了两步,避开我,叩首道,“陛下!”

唉,我就知道会这样!先生素来谨小慎微,入宫之后更是如此,纵使我好言相劝,他也未必肯做,更何况我来了这么一手,恐怕他还会以为我是讥刺他当年把持朝政呢……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却并未解释,只站到他身前,伸出双手道,“先生,你看我的手……”然后再不说话,只静静等待。

先生迟疑一下,终于苍白着一张脸,抬起了头,当他目光落到我手上的时候,就是一怔……今日我特意除去了指端的包扎,露出上面仍未痊愈的红肿与青紫,还有一道道裂口,在阳光下显得触目惊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