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2/5页)
直,双膝并拢,纤手极为自然地搁在膝头,一瞧就是有教养的,只不过她们与庆王妃和晋王世子妃交流之时,神态上恭敬居多,俞筱晚猜想,应当多半是庶出的小姐……竟然都没有带郡主出来?
楚太妃见人都来齐了,便含笑道:“很多府上都已经开始菊宴了,虽则我们府上还没有做这打算,不过今日既然请来了诸位亲戚,就一起到陶然亭里去赏赏菊吧。”
陶然亭就在楚王府后花园一座小山上的最高处,每年的九九重阳日,王府的主人们不便象普通百姓那般到京郊的山上登高望远,便在后花园里人工垒了座小山,山不高,大约是五六层楼房的高度,为了美观,还建了一高一矮两座山峰,低处山顶的亭子叫怡心亭。
从山脚到半山腰,路边一盆一盆的全是各色珍品菊花,鹅卵石铺成的小径环绕山体一圈一圈往上升,诸人相互携着手,慢慢往山上走,很快就走到了山顶。
陶然亭是楚王府的主子们九九重阳聚会之所,因此建得十分宽阔,至少能摆下六桌席面,亭子是一子一母两座亭子连接而成,中间有道不长的曲廊
王府里的亻}妇们早将陶然亭收拾妥当,三面围了毡毯做成的幔子,阻挡寒风,赏花则要去曲廊上。
楚太妃招呼大家坐下,没多大会儿,就有嬷嬷来禀报,说世子爷、二少爷、和勉世孙、北王世子一同回府了,听说诸位王妃在此,要过来请安。
楚太妃忙道:“快让他们过来。”
不多时,四名俊秀的少年都一同而至,齐齐给诸位王妃请了安。楚太妃笑着让坐,又问琰之道:“你们怎么会凑到一块儿的?”
君琰之忙解释给老祖宗听,“我知道今日老祖宗要宴客,便去街上寻上逸之,让他早些回府来陪着老祖宗,正好遇上了勉堂弟和鸣堂弟,就一块儿邀上了。”
晋王妃和晋王世子妃都在这儿,君之勉来得十分合情合理,北王世子忙表示道:“侄孙这厢打扰了。”
楚太妃笑道:“一笔写不出两个君字,都是血脉亲戚,来堂祖母这儿说什么打扰?”
北王世子立即陪笑道:“对对对,是侄孙不会说话。”
静雯是一见君之勉就格外激动的人,可是现在亭子里这么多的人,她又已经是已婚妇人,那点子拐着弯的亲戚关系,实在是不方便她主动上前搭讪,只得拿了帕子掩住小嘴,装作嗓子不适,轻咳了几声。
她身后服侍的楚王府丫鬟立即倾身上前,恭敬地问,“郡主可要喝些清咳的川贝枇杷茶?太医说,孕妇也可以喝的。”
静雯抬眸看了君之勉一眼,他正在回答楚太妃问的话,心底里不由得十分失望,抱怨楚太妃太不懂看人脸色,人家的正经的祖母还在这里呢,差事如何用得着你来问么?
正聊着天,忽见两名丽色少女缓缓走来,可不正是曹中妍和孙小姐么?孙小姐一手提裙,走得快些,曹中妍跟在她身后,追得有些踉跄,但两人的神色间有着几分焦急。两位少女转眼就到了陶然亭,乍然见到这么多人,其中还有几名外男,不由得怔住了。
楚太妃也没想到她俩会来,眸光微微一闪。摄政王妃瞧见这两位漂亮小姑娘,立即含笑着招呼道:“太妃,她们是谁啊,我竟是没见过的,您何时多出了两位这么出色的孙女,竟不告诉我们。”
静雯瞥见君之勉含笑打量孙小姐和曹中妍,心中的酸意顿时盖过了理解,扬起笑脸介绍道:“摄政王妃,那位穿石青色褙子的小姐是我家姨娘的姨侄女,姓孙的。”却也不说是亲戚,然后又指着曹中妍道:“这位似乎是宝郡王妃庶舅的嫡女。”最后还越俎代庖地问道,“两位小姐要一同来玩么?
其实孙小姐的父亲是翰林院学士,官职虽然不高,但极是清贵,而且非翰林不得入内阁,日后孙小姐的父亲升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