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4/4页)

………【第十七章家有院落】………

两位老人也一宿没有睡,家里多了几万块存款,合计着办点什么事好。杨永成家立业了,正为房子操心,不过听杨帆说起要借钱的。两兄弟打小就和气,大了能够相互扶持,他们看着欣慰。眨眼之间孩子门大了,他们也老了,该为孩子办的事也办的差不多了。孩子们大了也有了自己的主见,为他们操心也操心不过来,就说杨帆吧坚持着要回家种田,他们最初还不愿意,可是一回来就干了件大事,几千块钱的葡萄被他卖出了十几万,也不比城市工作收入的少。如果没有杨帆两老人还为葡萄发愁呢,这样看来孩子门的事不能过多干预,有时说不准好心办了坏事。既然这样,他们也是时候该想点清福,到大城市去转转,现在流行旅游嘛,他们还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呢。

两位老人商量了一夜,却又放弃去旅游了,觉得家里应该添置一些东西,冰箱还没有,电视也应该换个新的。家里的老房子是院落式的,有了些年份了,古色古香住着特别舒服,只是墙皮剥落,应该装修一番。

村里年轻人就是爱瞎整,在外辛苦积累下来的钱,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老住宅拔了再说,建起了一栋栋的砖混水泥板房子,却没钱装修粉刷,完全是铁屋,夏天热的要命,冬天冻的要命。新生事物就好吗?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自然是有一定得道理。

农村人三件大事,娶媳妇,建房子,生儿子。建房子无疑是这辈子最能体现自己能力的事,于是儿子把老子建起没几年的房子拆了,建起新房,孙子又把他老子的房子拆了建新房,为的就是显现自己的能力,如此的折腾循环下去。

杨老头读过几年书,喜欢看小说,尤其是文言文小说,内容不乏对古建筑的描写,自然知道了老房子弥足的珍贵。别人笑他窝囊几辈子都建不起房子,他呵呵直笑问,你的房子住着有我的舒服吗,问的人哑口无言。

周政和是语文教师,也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早几年是启功的徒弟跟着学习笔法,一个字也能卖上好几百。由于启功去世,周政和的毛笔字也就不了了之,他也不是特别功利的人,师父去世他随遇而安,把写毛笔字作为一种消闲的乐趣。

周政和就特别羡慕杨家的老宅子,没事就过来坐在院子里,泡一杯几块钱一两的清茶,和杨老头一边聊天一边喝茶。等日头歇了,他便去转悠转悠,打理他的田地,特别悠闲。羡慕的杨老头也想把果林交给别人,跟着周政和逍遥。

这日,周政和又端着一个茶杯来到杨老头的宅子里,找杨老头喝茶聊天,发现院子里坐满了人,够才,赵康,还有几个妇女。

原来是杨老头的葡萄以高价卖出去了,几个妇女是过来和杨老头商量是否可以移植一下葡萄。杨老头人善良,虽然忧虑以后葡萄再也不能自家专有了,但是面对乡亲朴实的面孔,自然不好拒绝,满口答应了,只是要求不要过多剪枝损害葡萄明年的收成。

一群人在院子里聊天,叽叽喳喳的,尤其是妇女不时哈哈大笑,气氛也特别热烈。

周政和倒也喜欢这样的气氛,城市里人与人之间比较虚伪,而乡村人呢,喜怒形于色,有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的,也好相处。他不说话,仅仅是喝喝茶,微笑的听着,心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杨帆和狗才做木匠唰唰的声音,打扰了周政和聆听的兴趣。周政和皱着眉头实在忍受不了了,站起身来走过去瞧瞧,发现两人正在做竹椅子。狗才在一边刨木料,杨帆在一边磨光竹料。

周政和有些惊讶,杨帆一个大学生什么时候学会这种手艺?看他手脚灵活的,双手握工具的姿势有模有样,不像是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