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2/5页)

身之祸。

是以,见赵桓如此急切的想出城,遂赔着小心问道:“恕臣无礼,敢问陛下,若出得京城,将投何处?”

赵桓此时,已经没有别人可以依靠,思之再三,直言相告道:“爱卿与朕是一家人。说与你知晓也无妨。九弟康王,现今在隆德府督军。朕欲出城之后,命其率军南下,与朕会合,兴师讨贼。”说得倒是轻 巧,率军南下?现如今,赵构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正号令大宋军队与西夏人作战。若是率军南归,那西夏军队可就长驱直入,黄河以北可就是无人之境了。

八贤王就在城外,皇帝为何舍近而求远?康王殿下虽然总督河北诸军,但眼下却被西夏人穷追猛打,一退再退。连自古以来的重镇太原府都丢失了。朝野内外早就议论纷纷,康王对军务完全是外行。可让人奇怪的是。圣上却没有对此事有任何的追究或者不满,现在又要去投他,难道连他的叔公八贤王也不相信?

“陛下,臣愿率家小追随陛下,不除国贼,誓不还京。”严正衡当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了,若是送走了皇帝,而自己留在京城,等王小宝找上门。会有他好果子吃么?

东方渐露鱼肚白,清晨地第一丝曙光,照射到了汴京的城头上。此时,汴京的百姓或者还在睡梦之中,又或许一夜无眠。御街之前,许多南府军的士卒,正在悄无声息的拖走阵亡士兵的遗体,冲涮着地上的血迹。

一阵忙碌之后,除了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外,御街又恢复了从前的模样。待南府军的士兵们退去。京城又宁静了下来。这一夜血战, 卫军降者甚多。抵抗微乎其微。朱武,陈达,凌振,杨林倒戈相向,镇三山黄信按兵不动,替柴进堂卖命地,都是宋江的嫡系,其中,以小李广花荣最为坚决。

可这并不能挽回柴进堂失败的命运,当他被林冲一支手从马上拎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感觉到一切都完了。柴进堂,宋江,花荣被俘,余众皆降。吴用顾念着往日兄弟情谊,没有赶尽杀绝,网开一面。

王钰斜躺在童素颜怀里,似乎已经入睡,连日的劳碌让这位大宋最年轻的执政者疲惫不堪。这位权倾天下的相爷,此时双手拢在胸前,嘴巴微张,头歪在一边,睡得很安祥。

“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红秀坐于旁边,正聚精会神地给王钰读着唐太宗李世民本纪。她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王钰的老师了。王钰不爱听那些枯燥无味的大道理,但对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事迹,却十分向往。稍有空闲,便让红秀给他讲解。

“红秀。”童素颜轻轻唤了一声,将手指放于嘴前,示意红秀别在读下去。因为她已经听到了王钰均匀的呼吸声。红秀放下《唐书》,看了王钰一眼,小声说道:“夫人,莫如将相爷扶上床去?”

“算了,官人太累了,让他就这样躺着吧。”童素颜疼惜丈夫,不舍的说道。主仆二人,两双眼睛都望着王钰,心中感慨万分。都说时势造英雄,可英雄也能左右时势,悄无声息之间,眼前这个男人,已经大权在握,几乎没有人能够挡得住他。

“夫人,吴大人,林大人二位求见。”王忠地声音,在童素颜房外响起。

童素颜面露难色,王钰刚刚入睡,若此时叫醒他,只怕是今天又得忙上一整天了。官人时常自嘲道,说自己是御用闲人,可天下有这样的闲人么?军国大事,不分大小,他都事必躬亲。大到八贤王挥师攻城,小到蜀中都江堰地重修,没有什么事情不在等着他的处理。

“罢了,请他们进来吧。”良外,童素颜还是叹了口气,轻轻推醒了王钰。

猛然睁开眼睛,抹去嘴角的口水,王钰忽然问道:“我睡了多 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