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2/5页)
,朕即位以来,以仁义治天下,以孝道立国本。爱卿丧姐之痛,朕感同身受,然国家多事之秋,卿主持朝政。四方归心,朕一日不能离卿。今闻爱卿欲守孝三年,朕虽感怀卿之孝义,然有一言,不得不实告之。卿执掌相权,主持变法。兹事体大,不容有失。丧姐之痛,乃私情。军国大事,乃公义,卿深明大义。岂能因公而废私也?出征江南,迫使逆贼称臣。盖世之功,惟卿居首!朕遵神宗遗训,册封王钰为武州郡王。兼任丞相,总领三省。监管六部,审院官,三司,望卿早日还京。以慰朕心,钦此!宣武元年,九月二十六。”
王钰听完圣旨,倒是有些吃惊,上一回赵桓要封自己为郡王,被自己推辞不受。这一回怎么又封王了?难道又是自己那老岳丈去威胁了皇帝?宋神宗当年的留下了遗训。“有复幽云者,疏王爵”,可吴用不是建议说,根基未稳。不宜称王么?
“武州郡王,请领旨吧。”吴用双手奉上圣旨。交于王钰面前。
王钰伸手接过,奇怪地问道:“这怎么回事?怎么又提封王?”
吴用拱手回答道:“相爷,不,王爷离京之后,枢密相公召集我等到府上,商议此事。言扫平江南,王爷居功至伟。然王爷身为丞相,已然位极人臣,只得督请天子降诏,册封王爷为武州郡王。枢密相公又使了手段,迫使圣上将审院官交由王爷掌管。”
王钰听罢,未予置评,吴用料想他还有所顾忌,遂上前一步,小声说道:“先前陛下欲封王爷为郡王,下官建议不受,只因那时根基未稳,未免授人以口实,不得已而为之。如今王爷平定江南,长江南北,皆在王爷掌握之中,此时封王,正合时宜。”
王钰又把那诏书看了一遍,轻笑道:“罢了,郡王就郡王吧,不过是个虚名。哎,武州郡王?武州不是幽云十六州之一么?”
“是地,先前我等建议册封王爷为幽州郡王,但圣上没有批准。下官估计,圣上是想到幽州曾为辽国都城,有帝王气象,是以改封武州郡王。”吴用说道。大宋十二等爵位,郡王以上,尚有嗣王,亲王两等。郡王以上,非赵氏不封,王钰功高盖世,是以破格提升,赐封郡王。
领旨之后,王钰在射洪上奏谢恩,但并不急于回京。射洪这个地方,是他的家乡,他倒是很有兴趣看看,宋朝的射洪是个什么样子。而且新法推行已经有些日子了,他得考察考察,地方官员是否尽心尽责。
这一日,王钰与耶律南仙,吴用三人换上便服,不带随从,微服出巡。
这一千多年前的射洪县城,与王钰生活地时候相比,自然不可同日可语。但仍旧可以看得出来模糊的轮廓,建筑物地修建,也大体与一千多年以后位置相同。王钰领头,一直向城西行去,因为穿越来宋朝之前,他地家就在县城西面。他记得,他家小区旁边,有一株千年古柏,被当时的县政府划定为“国有古树”,不得砍伐。而且这棵树长得很奇怪,从树腰中间,拐了个弯,呈弓形生长。
来到县城西边,王钰就开始有些激动了,四处张望,耶律南机和吴用两个,都不知道他在找什么,你问他,他也不搭理你。
“是这棵了,就是它!”王钰在一颗树前停了下来,不过这棵树远没有当初自己看到那么高大,最多只有两层楼那么高,应该没有种多久。既然找到了树,那自己家地方位就好判定了。
只见王钰立在那颗柏树之下,伸出手像指南针似的转悠着,当指到一个地方后,他停了下来,眉头紧锁,面有不悦之色。吴用顺着那地方望过去,那里是一个牲口棚,想是城中百姓开的骡马市,专门贩卖牲口。
“王大官人,您这是瞧什么呢?”吴用上前问道。
“官人,这牲口棚有什么不对么?”耶律南仙也觉得王钰今天有些异样。
“不对,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