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 (第3/5页)
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多日,现在,韩毅大军不知在何处,算算时间,如果一切顺利,他也应该有消息传回来了。
“臣接获奏报时,还一头水雾水,没有兵部明令,王上批准,不可调动军队。后来一想,必是王上在前线直接指挥,但不知王上为何突然决定对金国发动进攻?”吴用问道。
王钰轻叹一声:“这个说来就话长了,罢了,本王明日到中书省理事,劳烦先生先去准备,把这个捷报发布出去,振奋军心民心。”
“臣遵命,臣告退。”吴用起身,向王钰拜辞,而后向外走去。王钰见他步履蹒跚,脊背已弯,想他追随自己多年,劳苦功高,一时生出了恻隐之心。
“加亮先生。”
吴用听闻王上召唤,遂回身问道:“王上还有何吩咐?”
“多多保重,先生乃国家栋梁之臣,本王可是一刻也离不得先生地教诲。”
第三桶 第两百二十七碗 宋蒙两军冲突更新时间:2007…12…28 22:51:27 本章字数:6957
消息,第二天就传遍朝野上下,各种流言不攻自他就进宫到中书省打理朝政,一个多月不曾理政,军事大事一切交由几位副相负责,倒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个领袖再能干,终究只是一人之力,不如一套完善的制度来得优越。
此时大宋的政治制度,是相权独立于皇权之外,皇帝只是国家的元首,民族的象征。而丞相则是朝廷的首脑,掌管中书省,下面的六部大臣直接对丞相负责,处理国家的大小事务。
禁宫这一天,蔡太后是如坐针毡,王钰的复出表明他已经安全回到京城,并没有如皇叔摄政王赵希望的那样,留在前线永远不要回来。恐怕,又一场政治风暴,即将到来。
“母后,母后!”一个稚嫩的童音在华安宫里响起,大宋皇帝赵允同挣脱随行宫娥的手,飞快的跑进了宫里。
见儿子到来,蔡太后收起繁杂的思绪,上前抱起他问道:“不在天章阁好好念书,怎么跑华安宫来了?”
“朕听说相父病愈了,想去靖王府看他。”赵允同说道。
“摄政王此时,应该在中书省,不在靖王府。”蔡太后本就心烦意乱,见儿子还是那么依赖王钰,心头很不是滋味。
“那更好,朕去中书省找他。”赵允同一个五岁孩童,当然不会懂得母亲的心事。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初王钰答应过他,只要背会了三字经,就带他去打老虎。
“皇儿,你是一国之君,大宋天子,应该有皇帝的威严,摄政王虽然主持军政。但他是你的臣子,君臣有别,明白吗?”无奈的叹了口气,蔡太后告诫儿子道。
赵允同根本不明白母亲的意思,歪着脑袋想了一阵,疑惑的问道:“可相父是朕地长辈啊,对国家贡献很大的。”
蔡太后一听这话,眉头紧锁,皇帝不过五岁,他不会懂得这些。当即问道:“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
“是太傅闻大人告诉朕的,他还讲了很多相父的事迹,朕长大了,也要如相父那般,作个了不起的大英雄。”赵允同说话时,小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看得蔡太后心中一阵悲凉,闻焕章是王钰的人。又是皇帝的老师,他现在向小皇帝灌输这种观念,只怕迟早有一天,会便这个娃娃忘记自己是姓赵的。
正看着幼子无言时,太监入内禀报,说是皇叔摄政王求见。想必他也是收到了王钰复出地消息。急着来和自己商量对策,当即命他入内。又让宫娥太监带走皇帝。不要让他去找王钰。
那赵踏入华安宫时,正迎上皇帝外出,遂施礼拜道:“臣赵拜见圣上。”
“皇叔安好。”赵允同应了一句,便走出了华安宫。赵回头去看,若有所思,少顷,想起今天所为何来,忙往内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