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4/5页)
华第一至宝,就此失踪。
到了宋朝哲宗时,有个农夫叫段义的,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过包括苏东坡在内的十三位大学士根据前朝记载考证,认定是真品。但朝野之士,都心存怀疑。
反正不管玉玺是真是假,它的象征却是实实在在地,那就是皇帝。现在吴用等人上奏,要求把玉玺暂时交给王钰掌管,这不就等于周时,楚王询问九鼎大小轻重,有夺取天下之意么?
皇叔摄政王赵,当堂严辞反对!认为玉玺是天子的象征,岂能授于他人?此事报至蔡朱二位太后处,两个女人也是大惊失色,以为王钰要取而代之的意思。不过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这还不算,就在吴用等人上奏不久之后,汴京宋太祖的皇陵突然崩塌一角,民间议论纷纷,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守护皇陵地官员上报至朝廷,王钰批示,要尽量恢复原样。
汴京刚刚塌了皇陵,南方又传来奇闻。在洞庭湖打鱼的渔民,在湖中突然遭受狂风巨浪,渔船险些被掀翻,他们发现,两条长约十数丈地金龙和玉龙,从湖里飞腾而起,在他们头顶上盘旋数圈之后,直飞入九天之外。龙吟之声,几十里之外也清晰可闻。
金龙玉龙,合在一处,便是一个钰字,再联系汴京皇陵崩塌一事,民间地好事之徒,不免牵强附会,编造出许多传言来。总而言之,皇陵崩塌,代表着赵氏皇族的统治即将结束,而洞庭湖中腾起金玉二龙,这是祥瑞,而已故瀛国夫人李师师的祖籍便在洞庭湖边,王钰既是他堂弟,自然也是那里的人。这其中的含意,不言自明。
第三桶 第两百二十八碗 捷报飞传更新时间:2007…12…28 23:05:40 本章字数:7142
辽阔的蒙古草原上,一片宁静。无数蒙古包安安在那里,仿佛长久一以来就在地上扎根。昨天晚上没有燃尽的木柴,还有零星的火光,上面的铁锅里,还袅袅的冒着热气。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祥和和安宁。
可平静的表面,却暗藏着杀机!
宋军大营里,提辖以上的军官各处在自己的部队中秘密传达军令,马上启程,返回大宋。平素里雷厉风行的大宋勇士们,此时不得不小心谨慎,尽量不要弄出太大的动静来。他们无声的步出营帐,牵上自己的战马,整顿好装备,集结待命。
韩毅一夜没睡,短短十天时间,这位原本还算仪表堂堂的上将军,成了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不过对于军人来说,这样的形象,更添威猛。派出先头部队之后,他便到大营视察,骑兵们已经集结完毕,后续部队正在拆除帐篷。
“出发。”声音不大,并充满了威严,韩毅大手一挥,两万骑兵踏上了归途。范道远的部队行进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位西北军名宿,不时的转动着头,警惕的盯着四方,几里之外,就是数不清的蒙古包。
已经有蒙古人听到了动静,从蒙古包里奔出来,探头探脑的望着宋军。甚至有反应快的人,飞马向蒙古大汗忽图刺所居住的大帐奔去,那是去通风报信的。范道远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大宋的军队,蒙古人是大宋的属国,要走便走,通知你一声那叫礼貌,不通知你,也是合情合理。
正前方出现一队骑士。人数并不多,约有百十来人,看来是蒙古的警戒部队。他们排成三列,正好挡住宋军的去路,用意非常明显,没看到他们手中的弯刀么?
“将士们,别叫东北军小看我们西北军,听我号令,冲过去!”范道远竟然连招呼也不打一声,直接下令强行通过!他一声令下。身边一位少年将军挥舞着两支铁戟,一马当先,正奔向蒙古骑士。
你道这人是谁?大宋国内,可是赫赫有名。开国以来,第一个文武双状元,虞允文是也。此子当初参加科举考试,挑头反对王钰削减文进士名额。并撂下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