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2/5页)

于毫不头绪。怎么样,诸位,畅所欲言吧。”

众臣一时议论纷纷,福王赵好像永远都在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存在,抢先发言道:“以本王之见,对待女真俘虏。不必心慈手软,杀一儆百。给女真余敲响警钟,若不俯首来降,即叫他们死无葬身之地。”赵可不是一般人,他此时说出如此幼稚自大的话来,其中另有深意。

“至于远征归来的将士们,按朝廷军功制度封赏便是,不必破什么例。”赵说罢,众官虽然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但大多不以为意。

王钰听罢,轻咳两声,没有发表评论。杀?说得这么容易,我要是杀了金国皇帝,就是帮了完颜亮大忙,他正可以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号令金国。金帝要是死在汉人手里,那女真人岂不是会同仇敌忾,为他们的皇帝报仇?这时我再兴兵北伐,不是去碰钉子么?

“呃,福王殿下,以下官之见,金帝恐怕杀不得。只要金帝在,他就有利用地价值,我大宋不妨厚待他,再把消息放出去,瓦解女真人的意志,为我大宋的北伐,积极准备。至于将士们,王上曾经允诺,但那时是为激励士气,不必当真,韩将军功劳虽大,封个郡王,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孟昭是个急性子,一把年纪还不改本色,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异议。

“不错,孟相所言极是。杀解决不了问题,军事手段可以摧毁敌人的城池,才打不垮人心。退一万步讲,他日宋军攻下金国,难道把女真人全杀尽么?还是要靠安抚的手段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臣认为,可以仿照前朝柴氏的安置办法,由朝廷赐予相应爵位,分封土地,给予金银布匹等物,厚养他们。一来可以收买人心,二来也可以彰显我中华仁义之邦地恩德。至于韩毅,臣认为王上金口一开,不能儿戏,应该封王。”尚同良素以沉稳著称,百官曾有戏言一句,说是这尚孟二位相爷,好比唐时房玄龄,杜如晦。一个老谋深算,步步为营,一个铁口真断,快刀斩乱麻。

不过,他这话提到了一个很忌讳的问题,那就是前朝柴氏。当年太祖皇帝陈桥兵变,是抢了人家柴氏地江山,一来为了安抚人心,二来自己也心中有愧,所以才厚待前朝遗族。但女真俘虏跟柴家情况不同,一个是自愿表态,愿意将江山拱手相送,一个是被军队捉回来的。

两位副相表了态,百官也不再忌讳,纷纷发言。众官各执一词,在女真俘虏的问题上,虽然有争议,但大多数大臣还是认为不杀为好。问题就纠结在韩毅的封赏问题上,按说他功劳大,王上又开了口,应该封他一个王爵,但就怕这个口子一开,以后王爵会像牛毛一样多,这在历史上。可是有先例的王钰一直认真的听着大臣们的意见,若是以前,这只是一个形式,万事他自己心里早就有了谱,拿出来讨论,不过是走走过场。不过这一次,他是真没有主意。只因这两年事,干系都很大,不得不小心处理。

“诸位,老夫有一言。不吐不快。”正当众官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老太师童贯开口了。

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童贯身份又特殊,他一开口,大臣们纷纷闭嘴,洗耳恭听。连王钰也坐正了身子。准备听听老岳父有什么高见。

“两国之间,利益是永恒的话题,哪怕与敌国。本官想问一句,杀了女真皇帝,对我大宋有什么好处?出口恶气?在心里痛快痛快,仅此而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大宋能容下一万万臣民。却容不下一个被俘虏的金国皇帝?至于韩毅,王上已经开过金国,允诺封王,现在诸位争议,难道是想让王上言而无信,失信于军中将领?”

到底姜还是老地辣,童贯一席话,点明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指出了某些人的别有用心。他一说完。赵脸色微变,再不发言了。

是时候一锤定音了,王钰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本王提个方案,诸位讨论一下,看是否可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