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 (第2/5页)

律南仙问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听得乔锐如坠云雾之中,半天摸不着边际。

“回夫人,卑职父母早已辞世,也无兄弟姐妹,娶妻樊氏,并无子女。”乔锐如实回答道。

“哦,那就好。”耶律南仙又是一句摸不着头脑的话。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家没有子嗣,她怎么还说好?

“王上有命,你地家人有朝廷供养,你走之后,你地妻子将会享受到朝廷的阵亡抚恤。叫你不必担心,放心地去。功劳簿上,也会给你记上一笔,流芳后世。朝廷对不住你,要借你一样东西。”耶律南仙一说完,乔锐吓得脸都白了。这怎么回事?我明明活得好好的,怎么会来一个阵亡抚恤?

没等他弄明白,耶律南仙已经命令刘三石道:“刘大人,王上命你即刻办理此事。不经审判,也不公开行刑,秘密处决。”

“臣遵命!”那刘三石应了一声,随即对外面一声喊。“左右,把人带走!”

乔锐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眼看着门外的便衣武士朝他奔来,突然放声大呼:“我要见王上!我是有功之臣!我没罪!你们定是假托王上……”后面地话没喊出来,一名武士已经把一砣布塞进了他的嘴里。随后赶来地同伴,将他双手反剪,麻利的捆绑起来。

耶律南仙看也没看他一眼,反倒是对着门口那位青年官员说道:“郑僮,王上传话说,自尚儒书院出来,同窗们久未团聚,让你召集一下在京的同窗好友,在靖王府一会。”说罢,径直转入内堂。

王钰以皇帝赵允同的名义颁布诏书,为盖世奇功,正式册封他为仪坤郡王,并设立“大司马”官衔,为大宋最高军职,加之于韩毅身上,位同三公。因为他功劳实在太大,又赐给他“丹书铁券”,上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以及对他的评价。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

封他为郡王,大臣们还能理解,因为他虽然俘虏了金国皇帝及宗室大臣,但毕竟不是正式北伐,金国仍旧存在。没有直接封王爵,合情合理,可以服众。但这赐给“丹书铁券”会不会太过了?

要知道,这种东西,本朝开国以来,只有前朝柴氏子孙才有。当年太祖皇帝陈桥兵变,柴氏“禅位”有功,所以赐给“丹书铁券”。韩毅纵使功劳再大,也不过就是一个将军,一个臣子,犯得着如此恩宠么?

大臣们不明就里,可知道内情的人却丝毫不意外。这是因为王钰担心万一几十年以后,有人要翻韩毅的旧帐,有这块免死金牌,至少可以保全他的性命。对等韩毅,王钰可算是仁至义尽了,以他的立场,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尽了全力。

韩毅是个明白人,他虽然被解除了兵权,可心里却感念王钰的恩德。受封郡王以后,立即上奏谢恩,从此以后,闭门谢客。这位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的大宋名将,一生中只指挥过一次战役,便告别了他的军旅生涯。

但这并不妨碍后来民间有人将他与已故燕国公种师公相提并论,并列大宋名将之首。韩毅解除兵权之后,在家闭门读书,研习战法,结合前人的经验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成兵法十三篇。还被王钰下令,全军推广,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在加封韩毅的同时,朝廷也没有忘记那些为国家战死的忠魂,冯擒虎马三金二人,被追封为开国县公,其余阵亡将领,各按军功大小及生前爵位,追封为开国侯等爵位。其家属终生由朝廷供养。

六月。王钰择吉日,率文武百官,于汴京皇城东北角设祭坛,为埋骨他乡的英烈们招魂。并以圣旨地形式,高度评价了军人们为国尽忠的高尚情操,并勉励前线将士,以英烈们为楷模。精忠报国。

消息传到前线,数十万宋军将士斗志昂扬,只等朝廷一声令下,便要剑指金国,扫平女真。有这种情况下,大将军林冲上奏王钰请缨。认为北伐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