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 (第2/5页)
宫今日身体不适。”蔡太后说完,站起身来,在宫娥的搀扶下离开了坐椅。赵从帘前望过去。欲言又止。罢了,女人终究是女人。鼠目寸光,一点点挫折就让她吓破了胆。
自己好歹还是两位摄政王之一,无论如何要与王钰周旋到底,绝不能眼看着赵家的江山落到王家的手里。
“臣告退!”
蔡太后态度的转变,并非突然。从她与赵密谋,想趁王钰微服出巡的机会除掉他开始,就一直提心吊胆。后来王钰平安归来,而且绝口不提前线之事,也没有如预料般那样展开报复调查。可越是这样,越让她不安。
直接打击她信心的,则是宋军取得的大胜。连金国皇帝都被王钰捉到了大宋京城,他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只要他在一天,大宋目前地形势,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动。除非哪一天,老天爷开眼,王钰暴毙了。但要知道,他才三十出头,正值青年。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或许赵家,命该如此吧。
六月中旬。幽云卫奉王钰军令,紧急调拨军粮,分发灾民。不出朝廷所料,果然有人趁机闹事,意图谋反。好在王上有明令,对于趁机作乱的人,绝不手软。
六月十七,有女真人名把托,聚集女真,契丹,汉族约八百余人,袭取来州治下一个小县的宋军临时管治机构,杀死宋军士兵数十人,夺得部分马匹军械,企图造反。当这八百余人吃饱喝足,正要出城向幽云“进兵”时,闻讯赶来的宋军增援部队几乎如砍瓜切菜一般将这八百余人斩杀殆尽,一个不留。
六月二十一,大定府爆发骚乱,饥饿的灾民聚众闹事,冲击大定府衙。被镇守此处的宋军将领铁血镇压,据传,百姓死伤近千人,挑头地人被满门处斩,枭首示众。
正是依靠这种残酷的手段,宋军暂时局面,但“官逼民反”屡见不鲜,更大的骚乱正在酝幸,就在这个当口,幽州帅府调拨军粮下来,分发给百姓,暂时救急。局势得到进一步控制。百姓人心安定,形势好转。
在东北动乱地同时,王钰的中央决策机构,高效运转,迅速拿出了应急方案。
京城粮库,火速调拨粮食,由军队押运到幽云十六州,按人头分发到百姓手中,不论是何民族,一律平等对待。同时告诉百姓,要度过难关,一方面靠朝廷救济,一方面鼓励百姓自寻出路,凡渔,猎,采,捕,只要能找到吃的东西,都可以去做,朝廷会给予帮助。
与此同时,王钰命幽云各地方官府,采办种子,农具,耕牛等生产必须器具,供应给百姓,保证每户至少有一把锄头,每十户要有一具犁,每一百户要有一头耕牛。此时,小春农作物已经开始收割,大春播种在即,只要办得及时,大春作物播种下去,明年就有希望了。
王钰惟恐这还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命令幽云十六州,及河北各州府,移民二十万,补充到大定,来州一线。这是一个长期地工程,要分两年完成。凡是移民至关外的百姓,三年不纳粮。而且到了关外,每户挑选一个精壮男子,发给一具弓箭,你能把箭射多远,这方圆之内的土地,都是你家地。
他希望通过这种办法,一户帮一户,关内的百姓到了关外,可以帮助灾民。毕竟穷帮穷,富帮富,这是中国老百姓一贯地传统。此举,还可以促进民族融合,改善民族关系,有利于稳定关外的局势。
到了七月份,关外的局势已经稳定,朝廷的各项政策也在落实之中。不过小规模地骚乱,仍旧时有发生,如何尽快的将这种无序的状态结束,是首要任务。军队的任务是作战,而不是管理百姓。
“王上,以臣之见,可以从河北各州府,挑选熟悉地方的官员,到关外任职。上一期巡按官的任期,可以提前结束,补充河北各州府地空缺。尽快设立官府,没有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