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5页)

恩。

那时起,他便开始冷心冷情。再不许私情混淆了判断。

“身为帝王,莫要偏宠一家。”皇太后不闻纹平帝回话,便自顾自的说下去。

“朕知错。已去了乌极、雅逍的官职。”

皇太后沉默了片刻,抬手抚着袖边,缓缓道,“乌家祖父子忠义,你心中自有打算。后宫不得干预朝政。哀家所指,并非朝臣。”

狄螭闻言,双手将那紫铜炉紧紧按在心口。可那炭火却因他之前一口鲜血而熄了,渐渐冷去,冻得他打颤。

“哀家来此之前,德妃道天候渐冷,帝王体虚畏寒,敬献‘赤舌裘’一袭。哀家已交给贵和了。”

“无霜宫的好意,朕心领了。‘赤舌裘’是她传家至宝,烦请娘娘转还给她。”

“德妃皮裘虽不若那贤妃的媚笑合你心意,却不会误国。还望皇儿莫要儿女情长,此次一断,便断的干净。”

“天色晚了……”狄螭没接话,只是挑帘,半是相送,半是逐客。

母子两个刚打个照面,皇太后就被纹平帝灰败的气色着实吓了一跳。虽母子情薄,毕竟血肉相连。皇太后终是轻叹,按着他肩,抚了抚他被冷汗浸湿的发鬓,“你先天不足,这些年来却片刻不得休养,已病成这样,便歇歇吧。先皇驾鹤西行,哀家残躯不过是在这世间多逗留一时,又有什么关系了?自行去了就是,无需挂心。”

便是皇太后不客气推拒,狄螭此时也没力气站立,更不要说相送。这挑帘起身的一个动作,已是眼前发黑,冷汗如雨。勉强坚持到皇太后离去,手上已无一丝力气,紫铜手炉滚落榻上。之前疼的发晕,忘了锁上盖子,炉中星点残火溅出来,烧了他衣袍,他却仍昏昏沉沉不自觉。

外间贵和听到响动,跑进屋来,看到狄螭手抓着床帐,紧闭双目,唇色青白,摇摇欲坠。赶忙过去搀扶,却见那衣衫、床单已烧了许多孔洞,惊出一身冷汗。欲将那手炉撤了,狄螭却是不肯,还让贵和重新换了炭。

贵和见他虚弱至此,仍固执如牛,不由含泪怨道,“皇太后她……她……您都成这样了,她还要来迫您不得再将贤妃娘娘迎回宫!何必为了她惊动病体?!”

这话实在没规矩。狄螭颤抖着口唇,低低的呵斥了两句,心里却苦笑。

母亲的意思,哪里是不将那女人迎回来那么简单?他一向不愿在人前示真痛,若非为了阻止母亲紧逼,又怎会让她见他如此狼狈?

可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此时,病痛加上焦虑,神智甚为混乱,脑子里便只两条路,送她远走荒蛮之地永不相见,或者尽快将她嫁了他人断了缘分。无论哪条路,都让他胸口气血翻涌,口中阵阵腥甜。

待得神智恢复清明,已是不知何时。只见贵和站在他榻前抹泪,廖远扶他靠坐床头,融融真气护住他心脉。

见狄螭看贵和的目中带着责备,廖远叹息,收了内息,从袖中掏了一份折子,展了开来,“贵和不敢擅自揭万岁爷的老底,否则来得便是陈太医了。学生此来不是伺候您,而是给您送诏书草稿的。穆廉说他已尽全力,这份诏文您若是还不满意,他也无法了。”

狄螭却是瞥都没瞥那诏书一眼,只无力挥手,低声冷道,“仍是不合朕意。新科的状元是朕钦点,怎会连诏书都写不好?朕的状元不如先皇的状元么?!他必是怠惰职责。明日子时之前,若是还不能递上一份令朕满意的草稿,朕便治他欺君之罪,抄他三族。”

对乌家人来说,被皇上冤枉、削了官职、贬了出宫,都不是什么大事。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乌雅遥的安危。

晚餐时一家老少五人聚在一起,长吁短叹,食不下咽。乌雅遥为人较乌雅逍端谨,本不是什么爱说笑的人物,可这桌上没了他,却再无笑语欢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