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榈摹@�罚�隹咳说募且洌�展椴焕慰俊0讯岳�返募且洌�ü�栽�铩⒃�废殖”A簦�魑�恢只钌��闹ぞ荩�唤鲋惫坌蜗螅��艺媸悼煽康枚唷L�髑��莶糠秩舜蟠�怼⒄���奔爸�斐е肮さ囊庠福�闳痪龆ń�执娴墓ひ滴幕�挪�枰员;ぁS谑怯辛酥�觳┪锕荩�约啊靶蘧扇缇伞钡墓と舜迳�罟荨9と舜迳�罟莞丛�瞬煌�甏�13户典型家庭的原貌:暖气、煤气、上下水管道,一应俱全;商店、医院、储蓄所、幼儿园,一个不少;粮站24小时营业,邮局代订车票;一幅幅老照片、一张张老票据、一件件老物件……工人村家庭的住房、生活设施和保障,用现在的眼光看,已经很普通,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会清楚,当时这样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当令人艳羡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叶剑英之子叶选平曾先后任沈阳第一机床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沈阳市机械局副总工程师,并曾居住在工人村。此次复原的13个家庭中,就有叶选平住过的居所,里面摆放的是简陋的桌椅、床铺、台灯、收音机,其中的一件奢侈品,是他当年用过的一只羊皮箱子——叶选平1962年调往北京工作时,送给了邻居张玉金、陆德仁夫妇。工人村生活馆布展时,张玉金夫妇特意把它捐了出来。37蒸汽机车博物馆里展示的日本生产并曾用于侵华战争的机车,现藏沈阳苏家屯铁路博物馆 2009年3月5日摄工人村生活馆外景 2009年3月5日摄方
据说,生活馆里的200多幅老照片、5000多件实物,都是从拆迁地摊、废品收购站和1000多户居民家里征集来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做这种保存历史、还原记忆的事,是需要眼光、胆识和勇气的。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就想到和做到,等醒过神来再想做,要么已无可能,要么只能去抢救或重新复原,要原汁原味,基本就不可能了。和铁西区委书记李继安说起这些,他告诉我,这几处遗址,本来有好多地产商想来开发,也有提出用土地置换的,但都被我们谢绝了。“那你真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啊。国内还有第二家这样的吗?”我问。“好像有,比如北京就有798,上海有世行仓库。”“这两处和你这里不是一码事。虽然都是利用的工业厂房,但北京798搞的是当代艺术,世行仓库打的是抗战品牌。你搞的这个,在全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了!”李继安笑而不答,这也许就是他的行事风格吧。由苦到甜和由甜到苦的滋味,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能不能同甘与共苦,就更是一种考验了。近百年间,铁西人就经历了这样的起伏跌宕,饱尝了其间的酸甜苦辣。所幸人去楼空的铁西区里,已成历史的记忆,依然那么清晰。听说铁西区原来的工厂和工人,现在大都已搬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生产、生活到底怎么样?我倒很想再找机会去看看。39工人村生活馆复原的家居 2009年3月5日摄工人村生活馆复原的供销社 2009年3月5日摄
威海:“第二香港”?
位于胶东半岛的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旅游港口城市。它与韩国隔海相望,没去之前,我一直以为韩国的渊源和印记在那里会很深。今年夏天,一连两次到威海。没想到的是,一路走来,经常看到骆克·哈特()和庄士敦()这两个熟悉的英国人的名字,让我想到了香港的骆克道和庄士敦道,一下子感到一种亲近——威海和香港不仅很像,而且渊源更深。骆克·哈特和庄士敦从香港到威海卫19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充满屈辱。这屈辱,在香港和威海卫的历史之中,尤为明显。1898年5月24日,英国正式从日本手中接管威海卫,并举行升旗仪式。同年7月1日,由奕和总理衙门大臣、刑部尚书廖寿恒代表清政府,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 (Claude MacDonald) 爵士代表英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租威海卫专条》。专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