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4/5页)
多数学生从大三开始,就把全部精力投注到司法考试的准备中去了。
所以以冯见雄的能耐,学分根本就不叫个事儿,只要院领导点头,大四取消掉提前毕业,也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以他的学术成果,卡学校里那些硬杠子,也是完全没有问题。
他微笑着对龚院长说:“谢谢您的好意,我会提前毕业的。不过保研没什么价值,您还是留着吧恕我直言,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读文科,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人脉。窝在金陵这种地方,读了博士也是浪费。”
冯见雄从来不是读书无用论者。但是他知道新时代读书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一套快速迭代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囤积到的知识存量。
知识存量过气变质太快了。
除了学习方法之外,第二重要的就是“跟谁学,和谁一起学,开拓了多少链接、眼界、人脉”。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世那些哀叹“教育资源越来越不平衡”的酸子,其实也没啥好不平的。因为这个时代本来就注定了,去一线前沿城市读大学,可以接收到的视野和人脉宽度,不是窝在山沟里能比的。
理工科还可以挣扎一下,文科想都别想。
龚院长乍一听冯见雄连保研都看不上,还有些错愕,随后却是很快跟上了对方的节奏:“那也行,你自己看着办吧。反正,祝你取得好成绩。”
冯见雄又跟龚院长聊了一会儿,准备起身告辞。临了,他想到一个问题,随口就问了:“院长,我查过提前毕业的硬性学术成果条件,那如果别人也做到了同样的数据,应该也可以不用念大四,就提前一年毕业吧?”
龚院长楞了一下,笑道:“当然,学校对所有同学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成果会有的,告辞。”冯见雄谦逊地退了出来。
既然拿个世界冠军还有价值,那就拿吧。
第66章 单枪赴会
同一时刻,数百公里外的沪江,复旦大学。
与世人的一般想象截然相反,即将参加华东赛区大学辩论赛决赛的复旦大学辩论队队员们,并不是一群时事洞明的热点追踪者。
相反,他们是一群热衷于闭门钻研哲学辩证诡谲之处的学究当然,也是一群口才无比便捷的学究。
以至于,那天校方领队抽完辩题传达回来之后,这伙辩手就开始皓首穷经准备资料、脑补意淫对手可能的话术方略,然后左右互搏推敲对策。
勇猛精进闭关三天,自以为把题目彻底深耕细作嚼碎吃透了,这伙人才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事实上,他们的做法跟冯见雄也没差太多。毕竟冯见雄也为了比赛,手机关机了一整个周末。
他们和冯见雄唯一差的,就是在闭关前连对手是谁这个问题都没关心过。
虽说准备辩论赛的时候,严格来说是没必要知道对手是谁无论对手是谁,都应该拿出100%的努力;无论对手是谁,最终击败敌人所用的那套话术都应该是没有分别的。
而且,复旦大学队没有关心这个问题,理论上也是因为常年的惯性,让他们有些想当然了十几年来,华东赛区大学之间的赛制分组,有一条严格的守则,就是把复旦大学和金陵大学分别分到上半区和下半区,这样就能确保两支强队即使连战连捷,在决赛之前也不可能碰面。历届组委会也知道,这两支队伍一直以来就代表了华东赛区的最高水平。
所以,当出关的那一刻,注意到真相的时候,四名队员都是大吃一惊。
“蛤?周末是跟金陵师大决赛?”作为全队核心的三辩谷和仁,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反问时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屑的语气。
“金陵队今年这么不争气?这不是送我们去星岛么?”二辩白景悠也随口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