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2/4页)
就让他们分批潜入满清腹地和蒙古草原吧,商会做的如火如荼,那就没有理由终止下去!”
肖元腾脑子转得快,连忙站起身走到李定国的面前,低声说道:“大人,您看,是不是先给大帅去一封书信,说明一下。那些人始终是满人,对于他们的处理还是要慎重些,大人久居朝鲜,执掌一方,难免会有人……!”
李定国和肖元腾搭档数年,之间自然已有默契。李定国虽然深受朱平安信任,将朝鲜和关外事务全盘托付,但如今朱平安已经隐隐有了一方诸侯的气质,随着关外战事的进行,李定国的权柄也将越来越大,将来,难免会让朱平安对其有些防范和忌惮,须知三人成虎的事例啊!
李定国淡然一笑,“定国得大帅赏识提携,如今执掌国战,此生已无所憾。你们军情处这些年来,在军中和朝鲜军中派遣的人马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定国所为所思,大帅一清二楚,去信说明,却是大可不必了。”
肖元腾看李定国如此坚决,便不在相劝。又说起如今山海关的战事,大顺军败退之后,幸得李岩率领右翼军团拼死抵抗,才使得大顺军主力和李自成全身而退。前些日子得到的消息,李自成已经撤退至京师,李岩和后来赶来增援的刘方亮所部节节抗击,清军却也没能顺利的逼近京师附近。
只是不知道关外的消息传到多尔衮那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决断。但是可以确定,随着李定国出兵关外,天下大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转变。
李定国是流寇出身,虽然对朱平安忠心耿耿,但却对现在义兴朝廷没有什么归属感。朱慈烺登基已经月余,去始终没能将南京朝廷的大权顺利的掌握在手中,身边聚集的李士淳等人也不过是一些能力一般、见识短浅的儒生而已,加上和东林党人关系密切,整个朝堂上,原先南京六部衙门的官员被大肆攻讦,东林党人却是上蹿下跳,不亦乐乎。
军政则更是一团乱麻,北伐之战已经打响,总督诸路兵马的孙传庭和史可法在河南孤军奋战,除了山东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援之外,佣兵二十多万的左良玉和刘良佐、黄得功却是按兵不动。这样的北伐还能得到什么样好的结果?
相比较之下,福建的郑芝龙却是分外的积极踊跃,连续上了几道奏疏,请求督率郑军水师沿长江北上,参与北伐。不过,朱慈烺却是兴致索然,并没有对郑芝龙的热情抱有多少的兴趣。
不过,就在此时,福建却忽然传来了郑家内乱的消息。(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两郑之争
十一月十二,郑鸿逵和陈鼎星夜疾驰,风尘仆仆地从南直隶赶回福建安平。进入安平安海镇的时候,郑鸿逵和陈鼎已经是疲惫不堪,但看到城内戒备森严的态势,两人的心头俱是一沉,整个身躯都是一阵阵发冷。
到了郑家府邸,郑鸿逵翻身下马的时候,便差一点委顿在地,在陈鼎等亲随的搀扶下,不等侍从通报,便直接闯进了郑芝龙的议事厅。
郑芝龙的府邸建造于崇祯三年,花费了将近半年时间才告竣工,占地达到一百三十余亩,紧邻安平桥,从建成之日起,便是郑芝龙集团的核心所在。
郑芝龙今年虚岁已经到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是在自己的府邸,可依然是一身鲜亮的山纹甲胄,头发梳拢的整整齐齐。在议事厅内的其他人不多,郑芝龙麾下的大将梁立、黄廷、洪旭、甘辉、黄昭、萧拱辰赫然都在其中,旁边则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森、郑袭,角落中还站着郑芝龙的心腹将领施福,但此时,施福却是一副如丧考妣、心神不定的神色。
郑鸿逵和陈鼎脚步沉重的进门的时候,郑芝龙正在温言抚慰施福,“你也不必想那么多,我石井郑氏能有今日,你施福功不可没。我郑飞龙是个恩怨分明的人。郑彩、郑联兄弟联合高埔郑氏,占据厦门,想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