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2/4页)
仁义便是成为了一场笑话了吧!”希苼也是冷笑一声,便是说道。
飞凤军和鞑子的战斗自从成立时候,便是一直都在对抗。纵横两淮而不是直接前往南宋的原因,便是要摧毁那些粮站从而打击鞑子的后勤系统。两淮之地,屡次战祸,早已是破烂不堪,根本就无粮食出产,若是从北地运来的话,少说也要三个月的时间。
所以蒙古通常都会让麾下商人购买收集粮食,沿途建立秘密军站以便补给,同时也是当作收集情报的机构,风陵渡时候的新开张的那家客栈便是这样的存在,借助于客栈甚至是商贾的身份,无数的情报被传递到了蒙军指挥官手中。
披着商贾身份的蒙军间谍便是在这欧亚大地建立起了最庞大的情报机构,决定整个战役的行径路线便是基于这些情报的指示下开始行动,希苼等人之所以会惹到集英社的攻击,估计也是这个原因。
第三十一章 休息时分,暗地里的战斗
“经此一役,想必蒙军也是伤筋动骨吧。四分之一的兵力损失,只怕需要好好休养才可以!”张胜有些侥幸,想到了那些死亡的士兵,便是有些舒缓。
此时尚且处于冷兵器时代,虽然有火炮出现,但是依旧改变不了这个时代落后的交通。铁路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建设,而电报基本是本限制了,信息的交流已经是停留在飞鸽传书的程度,一件两件新式武器并不足以改变状况。
双方阵而战之,对冲而上,进行一命换一命的肉搏厮杀,并不是一场会战的主流。打到这个份上,往往都是准备一锤定音了。这种身在阵中,不得辗转腾挪,不得闪避退让,只能进行最为残酷的一命换一命的短兵相接战事。个人的武勇被限制到了极限,唯有最严苛的纪律性部队方有对抗可能,机械般的森冷决定着胜利的情况。
“这可未必,那些死者我曾经去看过。绝大多数都是北方汉人的面孔,也就是说攻城的大多数都是汉签军以及新附军,至于主力的怯薛军以及探马赤军却是一个没有。也就是说对方主力部队并没有损失,所以对方随时可能再次攻来!一箭双雕,忽必烈果然好计策!”泰提斯毕竟是西点军校出身,对于敌人的情报是首要掌握的。
一般来说蒙元军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蒙古军,以蒙古人为主,包括少量归化蒙古的色目、突厥、高丽、党项等非汉人组成的部队;探马赤军,初指从蒙古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後来也有色目人等加入;汉军﹐主要是由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和少量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南宋降军;新附军﹐即灭南宋前後改编的原宋军。
此外﹐侍卫亲军中还有些按族属组编的色目人部队。军队按十进制编制﹐分为万户府(统兵3000~7000人)﹑千户所(统兵300~700人)﹑百户所﹑牌子(10户)等4级﹐分由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统领。非蒙古军的万户府﹑千户所又置“达鲁花赤”﹐是为监军官﹐专由蒙古或色目贵族担任。万户府上设都万户府﹑大都督府等﹐侍卫亲军在千户所上设指挥使司。
蒙古军(包括色目人部队)主要是骑兵。汉军﹑新附军大多为步军﹐也配有部分骑兵。水军编有水军万户府﹑水军千户所等。炮军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组成,编有炮手万户府﹑炮手千户所﹐设有炮手总管等。一部分侍卫亲军中﹐还专置弩军千户所﹐管领禁卫军中的弓箭手。
“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火器,也不过是消灭了对方两万人马,而且大多数都是汉签军和新附军,这个是同室操戈吗?”希苼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容,虽然流着同样的鲜血,但是却不得不互相的砍杀着,亲者痛仇者快的现象就是如此的明显。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将这支主力部队尽数歼灭,而不是以前的击溃战,否则的话依旧是改变不了战略劣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