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 (第4/5页)

生的头衔,人家肯定没看内容就先鄙视你一眼哪怕是一个有过两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头衔的在校生,那也是在校生。

如今毕业了,硕士学位到手,他冯见雄的正式身份,就是一名业界的执业律师、兼“知名天使投资人”,他想出书指点江山,门槛就舒服很多了。

这种事情做上几次,积累一些专著,以后在生意场上逼格和地位也能更高一些,说话更有分量。毕竟中国人还是很讲究立德立言的,卖嘴皮子的人,没有自己的专著,终究喉咙不响。

而且,作为一个有后世阅历的人,他对于直接一步到位出实体书的执着,也并没有其他象牙塔里的学者那么强烈。

因为冯见雄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那些原本在网上以博文连载的内容,最后整理添加、形成实体书,逼格并不会下降他说的可不是网络小说,而是严肃的科普或者学术讨论作品。

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宋红兵的《货币战争》,不都是先在博客或者天涯连载,然后出实体书的么。但是到2010年代后,几乎没有人会给那些书打上“网文”这个low逼耻辱的印记。

首先在网上以连载形式出现,并不等于“网文”。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严肃作品,先在网络上出现。

……

当天晚上,冯见雄就闭关进入了红袖添香夜写书的状态。

他思前想后,决定给自己未来的著作起个名字:《互联十五年》。

互联网从1994年诞生,到2009年,已经过去15年了。

可是,要到冯见雄预言的“分享和免费文化的主流地位,被付费和私人订制文化取代”,估计还要15年。大约在2020~2024年之间实现。

这是一个从“约法三章、招降纳叛”为主流,向“海内一统,若容其降,无以劝善”转化的大时代。

冯见雄取个《互联十五年》的书名,正好可以体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治乱交替的历史必然,给火鸡们上上眼药。

而且,美国那边的黄仁宇老先生,不也写过一本《万历十五年》么,同样讲述大明从盛而衰的转折。冯见雄这个互联十五年,也可以显得大气磅礴一些。

他整理了一会儿大纲,然后就在电脑上敲下了“互联十五年,总论:永恒与瞬间”这么几个字。

今天就先提纲挈领更新他的大预言,把站在历史宏观的角度,先把脉络点出来。后续具体的论述,和历史的对比分析,可以慢慢再充实。

因为每一个思想都是最近这些日子给周天音他们翻来覆去洗脑说惯了的,所以冯见雄写起来很流畅,噼里啪啦一个小时就是洋洋洒洒几千字了。

从晚上八点,一杯咖啡,开始动笔,到午夜时分,一万多字的总论已经一气呵成。

除了这些日子的洗脑素材之外,冯见雄还特地在这里面加入了一些剖析他当初对“niconico视频网投资案”的思考和辨析,尽量把那个案例往他的主题上靠,增加证明力。

这也是比较新颖而接地气的做法。

在2009年的国内学术环境下,很多文科类学者写专著的时候,都喜欢拿腔作势端着架子和逼格,不屑于在总论里就摆实战证据,认为那是有损自己威望的。

但冯见雄就没这么多瞎考虑,他是个实用主义者。

既然这是自己的第一本书,还没积累出江湖地位,那么,要想让观众们有耐心看下去,直接点出自己的“实战战绩”是很重要的。

国内的“成功学”太多了,以至于把干货的名声都给败坏了。很多读者上过两次当之后,再看到有人来“指点江山”,就容易嗤之以鼻。

而只有你拿出实打实的成果,让读者知道你不是“创业导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