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3/5页)
一样的想法?”朱由校问道。
“皇上自己的妃嫔,还要来问妾吗?”张嫣白了一眼朱由校说道。
“朕的确不知,就如杨爱的事情,朕从来就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朱由校认真地说道。
“这后宫的妃嫔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尤其是那几个贵妃和妃子们更是如此,岁月不饶人啊!现在妃嫔们的年级都已经大了,意味侍寝的机会也少了,可妃嫔们都还有好几十年要活了,皇上去的少了,这宫里可就冷清了,这一冷清,可就意味着失宠,她们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肯定都巴不得皇上能多去她们的宫中走动。这个时候,她们肯定会想尽办法来讨皇上的欢心。皇上你说你的妃嫔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张嫣说道。
听了张嫣的话,朱由校想到一句话: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这句话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条真理。
“坤宁宫朕可是常来的,那你还安排杨爱来侍寝?”朱由校问道。
“一代贤后——长孙文德皇后被唐太宗如此宠幸,可她也是经常安排美人给唐太宗侍寝。从古至今,凡是称得上贤后的,无一不是知书达礼之人,皇上中兴大明,乃是一代圣君,妾虽称不上贤后,但也知道什么事情是皇后该做的,妾已经无所出,如果还善妒的话,妾真的就再无脸面待在这皇宫了。”张嫣义正言辞地说道。
在这个时代,张嫣的一番话是说得极有道理的,朱由校既然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儿朱由校才说道:“在朕的心中你就是朕的贤后。”
“谢皇上夸赞,妾愧不敢当!”张嫣施礼道,“自从妾入宫到现在,如果张妍不算,妾还只是给陛下安排了一个杨爱而已,可没想到皇上还给拒绝了。”
“杨爱真的是朕一时下不了手,下不为例,下不为例。”朱由校突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有愧于张嫣的一片苦心了。
张嫣笑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
二月,山西一地上报,山西多地连年遭受旱灾,颗粒无收救灾的压力巨大。朱由校知道光靠救灾已经不行了,国家的压力太大了,必须要将山西的百姓移民出去。这次朱由校决定依靠民间力量来解决此事。
“朕决定放低缅中及仰光两省的地价,地价同中田计。”朱由校说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所有的人默不作声,他们知道朱由校肯定还有话没说完,果然朱由校又说道:“此次这两省的田地买卖会以一百亩为一组起卖,要享受这个价格的,必须将十户山西百姓的移民到这两省,同时为了补偿所有人,这两省的田地将会免税十年。”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九章 拖
朱由校一直有意降低田赋,明朝的工商业在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发达,朱由校明白只要能将工商业的税收征收到位,田赋征收与否问题都不大。只是现在天灾**不断,再加上科技水平等等原因,在一两百年之内是不可能完全废除田赋,但降低田赋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免除缅中与仰光两省十年的田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相对于十年的田赋,移民的成本要低上许多。现在山西多地绝收,百姓全靠朝廷的救济在续命,而连续几年的旱灾,让许多百姓几乎都看不到希望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根本就不需要朝廷的动员,百姓也都愿意出去找寻希望。
而商人们在移民的成本控制上绝对要比政府做的合理,他们不可能像朝廷这样无所顾忌的花钱,他们的每一分钱都会用在刀刃上,而在移民运输上,他们依然是走海运,走海运要比走陆运的成本要低很多。
二月十七日,淮安武举陈启新奏陈时弊:今天下有三大病:一为科目取人,一为资格取人,一为以推知行取科道。当内阁成员看到这份奏章之时,立刻就被内阁搁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