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 (第4/5页)
“现在将行政中心东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会很多,解决起来会很头疼,那样反而会影响东部城区的发展。”潘宝山沉下了脸色,道:“直接一点讲,行政中心东迁也不单单是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移身的事,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也要跟进,可望东区的现实条件根本就没法承受,如果硬要进身,便有可能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一句话,就是欲速则不达。”
“有一种办法可以相对解决承受能力的,那就是要我们领导干部吃苦在前,耐劳在先。”廖望咄咄逼人,高调唱得舌头都差点甩出来,“要知道我们去望东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东部的,办公、生活条件再艰苦都可以克服,这也是我们党、我们政府领导干部所必须做的,身先士卒,鞠躬尽瘁!”
廖望的话让潘宝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过从大道理上讲,廖望还真是有那么个假样。
怎么办?
潘宝山一时还真没法跟廖望较劲下去,只好点点头,说这个问题不是简单提议谈论就能拍板的,必须好好酝酿,等择日专门召开会议研究。
可廖望似乎并不想就此罢休,他继续说如果实在不行,可以采取市委、市政府分开办公的办法,一方留在百源,一方进驻望东。这样既能固守百源老根据地,又能开辟新图版,一举两得。
刁,这一招刁到点子上了。
潘宝山马上就意识到,如果采取市委、市政府分离的建议,无疑就要面对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他选择东进望东,把百源留给廖望,无疑是放弃了优势阵地,会让自己很被动;而选择留守百源,让廖望去望东折腾,一方面自己会有嫌贫爱富之论,显得不够大气,从而弱了气场,另一方面廖望的形象就瞬间高大,干在先、闯在先,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美词都能用在他身上。
除了两难选择,潘宝山还有更深层的认识:廖望想远离他,以便彻底脱离他的控制。
没错,这正是廖望的目的所在,经过彻底考虑,他认为必须这么做才对自己有利,否则在潘宝山身边就会受到压制,干什么都放不开手脚。而且他还预料到,潘宝山不会轻易离开百源,那么如此一来,他便能到望东去,就可以摘取一系列光环,包括东部发展的辉煌成果,也会记在他头上。
结结实实的大难题,结结实实地压在了潘宝山的头上。
会场上的人都把目光投到了神情严肃的潘宝山身上,有人为他感到为难,也有人幸灾乐祸。
“市委、市政府分署办公也不是不可取,就松阳目前把发展重点转移到东部城区的情况来看,确实也可以起到更为快速高效的作用。但是,这个问题也需要再好好地商讨一番,对涉及到的细节要慢慢敲定。今天的会议,这本不是议题,所以暂不作深入讨论。”潘宝山说着,转头对廖望道:“廖市长,你提了这么个有新意的建议很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想必有关的细则方案你也有所考虑吧,这样,会后你整理一下,找个时间同其他常委再坐下来议一议,你看如何?”
“可以,可以。”廖望超然一笑,道:“我就是简单提一提,算是抛砖引玉,具体的指导方案和实施意见,还要潘书记来定夺。”
“那行,今天的会议就到此吧。”潘宝山宣布散会。
还没走出会场,潘宝山的紧迫感就一波接一波地裹到了身上,他实在没想到廖望的攻势如此凌厉,先是整个行政中心东迁,尔后是党政分离两地办公,看似退让选择,实则直戳要害,几乎让自己乱了阵脚。
这确实需要好好地全面考虑一番,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琢磨清楚:廖望带着政府班子到望东区有何利弊。
经过深思熟虑后潘宝山发现,有利的地方几乎没有,敝处倒是一大堆。除了在会场上想的那些,还牵涉到一定的直接经济利益,像在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