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5页)
眉头一皱:“好个庆德堂,居然把医馆的大夫都请来了。”
方陵见他表情颇有些凝重,不解道:“但是仁心堂里也有大夫坐镇啊?我看那老中医医术也挺不错的呢。”
胡大海却说道:“虽说能医人的都能叫做大夫,但是也有着身份上的差别,一般医馆出来的才称之为大夫,而药铺子里的那些看病的则称为郎中,很多都是家传的医术,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毕竟缺乏名气。医馆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是专门培养大夫的地方,而且还有太医教学呢。”
“原来如此。”方陵想想也是,太医院的太医不也有等级之分吗。
却听胡大海又说道:“我知道这庆德堂打的什么主意了,最近染上风寒的病人是越来越多了,这风寒虽是小病,但是治起来却麻烦,很多时候都要耗上个十天半个月。庆德堂请名医过来,估摸就是专门针对风寒的。风寒虽是小病,但是传染得极快,如果大家都在那里看病,那庆德堂的人气也就自然的旺了起来。”
“那仁心堂的生意岂不是会少很多?”方陵这才想起余天成在唐府里说的话,看来这是庆德堂专门针对仁心堂的举动。
胡大海摇摇头叹道:“这可没办法,医馆的大夫要价很高的,而且没点身份也请不动,都说这庆德堂有后台,现在看来恐怕是对的。怕就怕,他所有的分号都请上大夫,那我们仁心堂这冬天可就真不好过了。”
方陵也不得不承认,庆德堂这招的高明,这治疗风寒确实花不了多少钱,可能二十几文就够了,所以如果医馆名医的价格和郎中差不多,那么自然会选择前者。
这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自然会兴隆起来。
如果仁心堂有麻烦,那自己的药材生意估摸着也会受到影响,他便问道“难道就没有对付的法子吗?”
胡大海笑道:“哪能有什么法子,除非我们也请一个比他名头还大的名医,可哪有那么容易?或者是有对风寒极有效的药方,能够短时间内治疗好,不过,这种药方可是听都没听说过呢。”
胡大海这随口一说,方陵却是心头一动。
第十章 想法 (4)
其实这风寒他是很了解的,一到冬天,宫里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染点风寒,什么感冒咳嗽、发烧头疼之类的,患病的人是一个接着一个。
这种风寒被太医们称为流行性风寒,每当这个时候,太医院就会对这种风寒进行会诊,以最快时间研发出药方。
毕竟和宫外不一样,宫里的下人们要是在伺候主子的时候还咳嗽来咳嗽去,那就是大不敬,要是让皇上都染上,那更是有伤国体的大事。
所以太医们一到风寒便不敢怠慢,而研发出的药方也十分的神奇。
正如胡大海所说,在宫外要治个风寒,怎么也要十天半月,好得很慢,但是太医院研究出来的药方都是两三天就能治好。
第十一章 试探 (1)
而方陵则有个习惯,就是每一次母亲生病,他都会把药方和母亲生病的症状记录和保存了下来,不止如此,有时候到太医院拿药,见到有其他人看病,也偷偷的记录下了一些东西,这么多年下来,已是厚厚的一大本。
哪年的流行性风寒是什么症状,该用什么药方,他那里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如果把治疗今年流行性风寒的药方制成成药,拿给仁心堂卖的话,不仅可以解除仁心堂的危机,而且还能够增加大把收入。
方陵这么一想,便打定了主意,他来到药铺取了六百多两银票之后,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在药铺里呆了一阵。
他认真看着郎中给前来的人治病,默默记在病人的症状,待到心里数之后才走了出来。
同时,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制药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