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道,我的薪水要翻个跟头了。我真幸福!在物价飞涨的凤城,还有比钱拿得多还让人高兴的吗?知恩图报,我要尽快适应新的岗位,报答公司对我的关心、信任。
我感到,肩头沉甸甸的。
第 27 节
农历十月初八,好日子。 贵锁告诉我,他出手了。
其实,他早该出手了。电视剧《水浒》不是有句歌词嘛,该出手时就出手。别看凤城不大,房价呼啦啦涨得像钱塘潮一样汹涌澎湃,比起周边大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对那些居无定所的人来说,等待机会买房,等于是一种煎熬。买房跟买股票差不多,你无法预测股票的涨落、无法决定是抛是捂,你也无法预测房价的涨落,这让你是牵肠挂肚,患得患失,人也变得敏感了,脆弱了,就差得神经病了。但唯一不同的是,股票有起有落,起伏不定,房价似乎只有上涨没有下降。贵锁早就想买房子了,城里没有房子,就不是真正的城里人。可惜的是,他攒钱的速度始终落后于房价增长的速度。贵锁天天看报纸,看电视,认真而又仔细,他在字里行间寻找中央控制房价的消息,很明显,中央打压房价的政策是坚定的。这让贵锁有了等待着房价的下跌的幻想。他变得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每次都坐失良机。一次一次失望,他又一次一次等待,可谓“年年失望年年望”,没有尽头,没有止境。还好,他终于出手了。
贵锁买的是莲花小区的二手房,十八万。木匠笑他,在三圩镇这个数字能够买一幢楼房了。房子90多平米,六楼,顶层。贵锁图它有个小阁楼,可以放些杂物,来人到客的时候,上面还可以铺个席子,睡几个人没有问题。
贵锁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很高兴,终于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了,安逸了,管你房价涨多高吧,与老子无关了。房子简单粉刷了一下,他就搬进来了,终于能睡了个安稳觉了。贵锁也有顾虑,为了买这套二手房,他好几十天寝食不安了,东拼西凑只有九万,他办了按揭,做了房奴了,九万的贷款,利息就要给上万,真是替银行打工啊。
厂房肯定要被收回的,厂里要扩大生产了,那一排老厂房要推到重建,没办法,年久失修。厂里出人意料的仁慈,补贴了贵锁八千多元。
阿三以后只能暂时住到酸菜鱼馆了,凤姐平时不住店里,他正好帮凤姐看店。永贵十多天前就住他舅舅家了,他舅舅到底是个商人,嗅觉灵敏,下手快,在凤城有两套房子。旧的一套,六十多平米,闲着。
王木匠,也重新租了房子,靠近凤城外国语学校,是个套间。有八十多平米呢。木匠这样做主要是方便桂才上学。让儿子疲于奔命,这与木匠来凤城的宗旨不符,儿子的时间多宝贵?来回一趟少说可以背七八个英语单词了,木匠自然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再说现在他也不差钱了。
木匠租的窝棚还没有到期,房租给到了年底,房东不肯退。也好,我来利用利用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至少可以当个三圩老乡活动场所吧。
几天后,我顺便去了巴蜀酸菜鱼馆,想了解了解阿三的情况。正好秀姑来了,哭哭啼啼,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好像在外面受了委屈,恳求凤姐收留。凤姐连忙请她坐下,问“怎么啦怎么啦”,“小四川”倒了杯茶,递了上去,秀姑接了,依然在哭诉着。 。。
第 28 节
原来,那天秀姑接了王木匠的电话后,就辞了“职”,是去给凤城外国语学校一位叫高文年的老师做保姆。高文年就是桂才的班主任,是他让木匠找秀姑的,作为老乡,秀姑不能不给王木匠这个面子。
高老师老家是凤城的,但他把大半生奉献给了水乡兴化的教育事业。他比朱老夫子年长两三岁,经历也相似,先后在三圩中学、安丰中学执教,并且也是夫妻分居。十多年前,他应聘至凤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