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5页)

一种试探,试探苏先生对“小姐”的了解,对我和她之间的差别会有怎样的态度。

他摸胡子的动作就那样定格下来,手僵硬的伸着,看我的眼神震惊而疑惑。

我也看他,眼中一片清明,桌下的手却紧握成拳有些抖,此时一定不能有一丝异样,否则他纵然今日不说,他日也许会把我的慌张说给别人听。

我一瞬间也真定下心来,想他真问我就说一夜梦醒,灵台便一片清明,对四书也有了自己的解释,想是受了佛祖的点化,古人信佛,不可能找佛祖对质。只是万万动不得笔,虽可以再拿佛祖来说事,但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间便改变了笔迹。

几秒后,他只稍稍点了下头,便再翻一页书,继续工作。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他又开始摸胡子了,可能是习惯性动作。

“经文上所说的意思,是说有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就一味偏着心亲爱他;对天自己厌恶的人,就一味偏着心厌恶他;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就一味偏着心敬畏他;对于自己所怜悯的人,就一味偏着心怜悯他;对于自己所傲惰的人,就一味偏着心傲视怠慢他。因此好人亦要知道他的坏处,恶人亦要知道他的美处,这种人天下就很少了。”

“俗语说: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坏处,不满足自己稻苗的长而大。所以说身修不好,就不能整齐自己的家。”

他完了,再看我,眼中有些意味不明的光闪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好人有他的坏处,坏人有他的好处,要想治家,就要端正自己的心,不能由着自己心中喜恶做事,自己喜爱的人做了错事要罚,自己厌恶的人做了好事要奖,不能一味怜悯他人,也不能一味傲视怠慢他人,要视情况公平对待每个家人。”

其实这篇文章我并不是太明白,只觉得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老头的眼睛发出光来,“大小姐此解固然说出了经文的精髓,但似有新意,言语简洁,倒是妙极,不知受哪位高人指点?”

他认定“我”是说不出这番话的,却不知我很想照着他的原话说,只是怎么也背不出来,只好自己作解。

“让先生见笑了,不过昨日一梦,逢佛祖将我点化,一时也明白了些做人的道理。”我微笑,尽量将无中生有的事说得郑重其事。

“大小姐竞有如此奇遇?”他似乎也有些不信,毕竟佛祖哪是一般人能见到的,胡子也不摸了,改为摸书,却也无法反驳。

“我今早醒来时也还不信呢,以为真是南柯一梦,可今日先生所念的经文,我不用想便全都明白,这才知佛祖真的来过。”如果他信了,以后就好说了。

只见他惊疑不定看看书,再看看我,再看书,可能反复想今日之前的小姐与眼前的我。半天没说话。

“佛曰:随心、随缘、随性,佛曰: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让他这么盯着也不是个事,必须下猛药让他相信。

他全身一震,眼神看着我又似透过我看向别处,有些失落,有些惆怅。

“看来是我太执着了,难怪与佛无缘。”他相信了,却很失望佛祖的有缘人不是他,而是他不成器的学生,可能觉得做人很失败。

“佛曰:既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先生何必执着?”以后还要靠他打掩护,可别搞归隐之类的哟?再换个人来,不知还能不能应付?

“对对对,再不能执着,一切随缘。只是大小姐以后怕是用不着老夫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