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2/5页)

“或许皇甫先生并不知晓我家主公为何要大费周章请先生出山,真实情况并不像先生心中想得那样。我家主公深知皇甫先生品行高洁,不愿被俗务缠身,打算委任先生一州之学政要务,全面主持安定、上郡、北地、朔方等数郡之地的文教推广。”

“自我家主公出仕以来,便十分重视文教,早在辽东时便委任刘赞、孔纂等数位大儒为学政,主持幽平两州文教推广。进入关中之后,局势稍有好转,镇北将军便决心在关中大力建造学堂,推广普及教育。”

“在下相信,只要此计划能顺利展开,未来关西文教必将比肩关东!只可惜关西儒学不昌,竟无一人可充任学政一职。后来听闻皇甫先生大名,才特意登门拜访,想借先生盛名来发展关西文教事业,却不想先生如此迂直。”

听裴嶷介绍起学政职能,皇甫方回心略有所动。学政一职倒挺对他脾气,既不用入仕与复杂的政治斗争打交道,又能安心做学问、教学生。

见皇甫方回有些心动,裴嶷便趁机劝道:“先生既有意著书立说,就更应该就任学政一职。在辽东凡出任学政者,无不是宿儒大家。先生执掌文教之后,可以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与其他儒学大家交流学问,岂不更有利于先生完善自己的著作理论?”

这时卫朔又趁热打铁道:“皇甫先生一代大儒,若就此终老山林,实乃天下学子的巨大损失,望先生慎重考虑。”

“唉,将军如此盛情,真……真是让在下盛情难却,请诸位给在下几天时间,考虑过后一定给将军个满意答复。”

虽最终也没有得到皇甫方回的亲口承诺,然其已有七分意动,卫朔也算是初步达到了自己目的。

(未完待续。)

第294章 高调入长安

“大晋天子诏曰:征讨都督、镇北将军卫朔出征匈奴有功,朕心甚慰,敕封其为燕郡公,着其南下长安面圣谢恩!”

随着幽平两地储备的物资源源不断涌入关中,流民为了生存开始疯狂地涌入冯翊、北地、新平、安定几个郡县。

灾民大量涌入给负责赈灾的游子远、莫含等带来巨大压力,而他们除了咬紧牙关依旧按照之前定下的赈灾计划,竭尽全力地安置灾民外,别无他法。

然而辽东在雍州北部不断闹腾,却侵犯了索綝、麴允代表的关中豪族利益,其中麴家在北地的田产已被辽东军没收并分给流民。

为了‘讨回公道’,麴允、索綝二人以天子司马邺的名义给卫朔下旨,让其到长安面圣!

“主公,天子也太抠门了,辽东军消灭了十万胡虏,竟只赏了一郡公爵位,就这还让主公亲自到长安谢什么恩!”

鲁昌嘴角一撇满脸皆是不屑之色,显然是对长安天子如此薄待卫朔表示不满。其余众将同样觉得不忿,想那刘琨不过是守着晋阳罢了,天子大手一挥便得了司空之位。而辽东出生入死,没想到到头来只得了这点儿好处!

“哼!或许这根本就不是天子下的旨意,一定是索綝、麴允二人捣的鬼!”

当辽东展开赈灾后,每日里派发出去的粮食、五铢钱不计其数,在长安城内有不少世家官僚垂涎三尺,只是迫于辽东军威名,才不敢轻易下手,便撺掇了麴允、索綝二人想将卫朔召至长安来。

与此同时,随着辽东军连战连捷,本来还蠢蠢欲动的各部胡人纷纷再次表现出墙头草特性。为了避免遭到晋军报复。曾经与匈奴人有联系的汉族豪强、氐族渠帅、羌人首领纷纷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觐见天子,表达恭顺投诚之意。

而索綝这位总督朝政的尚书仆射、太尉越来越受关中胡族欢迎,那些胡人不傻自然知道如今朝堂上谁是真正的话事人,他们带着大笔财宝前来贿赂索綝,试图避免自己的部落遭到与卢水胡一样的命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