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2/4页)

失守,高擀生死不明,并州和冀州的联系基本中断,这个时候再为高擀卖命,的确不太明智。该好好想想自己的退路了。

高原派出的斥侯一直没有回音,他急躁起来,又连续派出了三批斥侯。两天后,终于等来了消息:高擀真死了,壶关城下的联军大败溃逃,被曹军收拾得差不多了。曹操亲率五万大军马上就要到这里了。

高原蒙了,他大叫一声,吐出一口血,昏迷过去。等他的亲兵把他唤醒,军中的杂牌军已经跑了。望着剩下不到两万的人马,高原强撑着,指挥部队撤退,先退回晋阳城再说其他的事情。

可是,高原他们想退,来不及了。当他们撤退到平原上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是已经赶到的曹操的大军。而先于他们逃跑的那两支残军,早就成了曹军的刀下亡魂,包括他们的头目都丧身在虎豹骑的马蹄下。曹操绝对不会像我这样心慈手软,他没有放过高原这些人,而是下了命令,所有抵抗者全杀,所有逃亡者全杀。只饶过了那些立马缴械投降的人。高原被史涣一刀杀死。

至此,高擀死亡,高擀联军全体覆灭。三天后,曹操在继续北上的时候,接到阎柔兵进晋阳的消息。曹操没有再忙着北上,而是留在了上党郡,只命令手下将领各自带兵四下出击,开始了全面接收并州大小城池的工作。

曹操之所以没有去晋阳,一是北面有阎柔操心,暂时不需要他亲自安排一切;二是为了等钟繇的消息。西面的战事才是曹操最担心的事情。西面战事成败的结果是左右曹军能否顺利接收并州的关键。当然,还有南面的刘备,也让曹操呕心不已。

在西面长安所在的关中之地,迎战凉州军团和郭援匈奴联军的是钟繇、钟元常。钟繇这个人文才非常,书法更是非常之好,曹操对此是赞叹不已。可曹操更看重他的忠诚和治理才能。他也是曹操智囊团中的一员,曹操对他的信任不输于我,对他的评价不亚于荀彧。钟繇跟随皇帝来到许都后不久,就被曹操任命为“司录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相当于代表曹操全面管理经营整个关中地区。

钟繇没有辜负曹操的希望,在曹操苦心经营许都政权的时候,他尽心尽力为曹操守住关中要道,并慢慢吞食着雍州的领地。在这两年中,曹操得以安心征讨徐州,和袁绍开战,也得力于钟繇对关中的经营很有成效。关中经过董卓和李催、郭汜之乱的摧残后,百废具丧,钟繇却在短短时间里能够在关中重整旗鼓,招降纳叛,对流亡的农民予以保护,积极垦荒,使关中之地重新现沃野千里、人口稠密的景象,所以,他也在当地深得民心。建安二年,钟繇仅仅带兵三千,就轻易进入长安,还凭借自己的口才,让马腾、韩遂两个不仅没有来进攻长安,还心甘情愿地把子侄送入许都为人质,表示对朝廷的效忠。这也为他如今分裂买通马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这样,他才成功地遏制了关中、关外那些小军阀对中原腹地的窥视,很好地牵制了并州高擀,使其始终无法兵过黄河,南下。

钟繇在向曹操禀报了凉州军团出动的消息后,自己兵出潼关前往迎击郭援联结的匈奴入侵者和韩遂、马腾军团。钟繇很精明,他没有以少击多,也没有据险而守,而是看穿了这个联军的脆弱性。在出兵之前,钟繇就派出游说高手新丰县令张既和北地泥阳人傅幹前往韩、马军团进行分裂、收买的工作。而把郭援带领的匈奴军队当作了攻击对象。

张既和傅幹的工作做的很顺利,也很到位。在他们极力陈诉的利害关系面前,面对着袁绍大军失败的事实,马腾完全倒向了曹操一方,和钟繇前后夹击郭援部。而韩遂则回兵到潼关外面,继续做他的一方大员去了。

郭援是钟繇的亲侄儿,可他与老舅的政治立场完全不同,他是个完全的拥袁派。这次起兵就是他的主意,目的就是支援相应袁绍在黎阳的军事行动。可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