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天下苍生,各有前途(求订阅) (第2/5页)

「公明,你说名和实,有什麽区别?」

徐青:「要名,那就是调回京城,当京官,以府尊的背景,不出数载,九卿之位也不是不能想,但大抵也蹉跎在九卿的位置上了。」

如今京官自然以六部和督察院等要害部门为尊,九卿是有名位,但实权跟六部和督察院没法比说白了,三省六部的出现,分的就是三公九卿的权力。

比如尚书台的出现。

就是一场夺权大戏。

此事要追溯到汉武帝的时候。

汉武帝时,丞相府的权力依旧很大。为了夺走丞相府的权力,于是汉武帝搞了尚书台,里面有很多尚书郎。

汉武帝就利用这些尚书郎写了许多处理政事的意见,以天子的名义,送到丞相府。

而但凡天子交代的事,丞相即使可以反驳,也必须亲自过目,写出自己的意见。流程上不能让别人代劳,否则就是大罪。

于是当时的丞相,天天为了回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耗尽精力,后面只要是尚书台送来的意见,丞相干脆都照准了。

如此一来,丞相府的权力便转移到尚书台。

当然,实际斗争过程,肯定比史书写得更复杂,但里面的道理是很清楚的。

一个人再有权力,也不可能处理天下的事务。

分权是必然的。

所以后面文官也有样学样,皇帝专权,就不停上奏疏,把事情都交给皇帝处理,皇帝熬不住,

只能放权。

就像本朝废除宰相,依然诞生了内阁。

收权从来都是集权的一小部分。如何重新分配权力,利用这些权力去干事,那才是最难的部分毕竟收权可以用刀,但用刀不能逼着人把事情踏踏实实办了。

因为天下的事情太多,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去监督,那样耗费的人力物力又变多了,除此之外,

谁来监督那些监督别人的?

制度再完美,也是要人来操作。

人治,自然就有很多的操作空间。

所以无论是宰相,还是皇帝,最重要的优点都不是能力,而是「平」

圣贤微言大义,平天下已经说尽了治国的本质。

平便是平衡各方,平息纷争·

天下安平,那就是大家都还在秩序中,该讲规矩的时候,也还是讲规矩。一旦没有秩序,那就是人人自危,礼崩乐坏了。

礼其实也是秩序。

何知府此时也顾不得矜持守礼了,说道:「公明,我这人一向务实不务虚,还是喜欢在地方上做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徐青暗笑不已,不过事关前程,何知府这样的人,也不能免俗。

世界毕竟都是草台班子嘛。

他前世还听说过,有地方大佬玩王者荣耀呢。

徐青连忙打住何知府一脸正派的表演,说道:「其实大人想过没有,既然巡抚的位置,首辅都搁置不议了,你觉得现在空缺的布政使丶总督,首辅会不会依旧延续应天巡抚的例子?」

「这布政使到底是常设官,和巡抚总督不一样,也能空着?」何大人到底是官场老油条,想到了徐青言外之意。

布政使下面便是参政和参议。没有总督丶布政使丶巡抚,地方民事上自然是参政最大。

问题是,如何把现在的参政调走,给他腾位置。

但思路是没问题的。

只要头上没布政使,他就算是参政,那也是布政使的权力,干一两年,再发发力,转成布政使,也不是不行。

但布政使和巡抚丶总督不一样。

后两者设不设,派不派人,完全是看内阁和皇帝脸色。

首辅如果一意孤行,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