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因逼粮怒斩进士 怜疾苦替民纳粮 (第1/3页)

财帛本是珍宝,从古至今都稀罕。它能操持家宅,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了钱,出行不用步行,车马代步,还能使唤奴婢,在人前显得风光体面。

咱大清朝国祚传到第六代皇帝,就是雍正皇帝,他在位十三年驾崩。雍正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继位,年号乾隆。自乾隆皇帝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都心怀保国爱民之心,其中有东台御史窦光鼎、西台御史田纲峰、勉二王爷、揪头太岁郭英、首相纪晓岚、吏部天官刘墉、镇殿将军吴能、河间任丘苏应龙、九门提督和珅,还有户部侍郎国盛。国盛的弟弟国保出任山西甘宁道,国保的长子名叫国泰,被钦命为山东巡抚。国盛的女儿是乾隆皇帝西宫妃子,乾隆皇帝赐给国盛穿朝马,这都是后话。

话说山东一省连续三年歉收,头一年大旱,第二年遭了冰雹,第三年三月下雨一直到四月才停,雨水多得旱地都能行船。麦子一石价值八吊五六百文,红粮一石价值六吊七八百文。穷民没吃的,只能剥树皮充饥。坑内水草上秤卖,老百姓买来吃。济南府还立下了卖人市,穷人带着儿女在市中插草标卖。

集市上一片哭声、喊饿声,震得人耳朵都疼。许多难民百姓四处逃荒,有的逃到了北京顺天府,在大街上乞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一天,山东众难民正在街上乞讨,正好碰上吏部尚书刘墉下朝。刘墉看到满街难民,就吩咐:“停轿。”然后问:“你们这群百姓,竟敢在御街上成群结队吵嚷,我刘墉既然遇见了,岂能容你们在这里放肆,任意胡行!”众难民一听,知道是老乡亲刘吏部,赶紧围到轿前跪倒。大家呼喊着:“刘老大人,我们不是故意搅扰地面,我们都是山东人。家乡一连三年荒歉,旱涝不收,只能人吃人,所以四处逃荒。今天来到北京,冲撞了大人的轿子,罪该万死。”

刘墉听了众难民的话,心里一阵叹息,长吁道:“我也没办法,无计可施。我只能明天上奏当今,发帑银赈济你们。”众难民听了,叩头散去。

刘墉回到府里,写了一道奏折。第二天早晨上殿奏本,乾隆皇帝阅后准奏,发下四十八万老米、白银三帑,送往山东赈济黎民。刚发到彰仪门,山东巡抚国泰的折子进京了。值日官把折本呈给乾隆皇帝御览。乾隆皇帝一看折本,心里犯起了嘀咕,心想:“为什么山东巡抚国泰折本上说山东一省风调雨顺,年景有十成,而刘墉奏的是山东一省三年荒歉呢?”乾隆皇帝又一想:“哦,明白了,刘墉是听说的,国泰是亲眼所见。”于是下了两道旨意,一道旨意追回老米赈帑,一道旨意发到山东巡抚衙门。国泰接到圣旨,打开一看,原来是上谕写着:山东年景丰稔,照章开征国课。

国泰心里很高兴。

各位看官,这国泰依仗西宫是他妹妹,把山东一省荒歉隐匿起来,上了一道折本,说山东年景丰稔。他这样做一来能得到加级录,二来能在山东作威作福。

闲言少叙,国泰看完圣旨,出了一张开征告示,催促各府州县开征。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哪有银钱封粮。要是封不上粮,就用飞签火票把百姓抓到大堂上,重打四十大板。每五个人扛着一面大枷游街示众。山东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封不上粮的人很多,只见街市上扛枷的百姓把街市都填满了。

这件事惊动了两位生员,一位是举人陈贞明,一位是新科举人郭大安。他们看到众百姓这么苦,就戴上顶帽,走到巡抚衙门,在公堂前跪倒,说:“大人,山东连年荒歉,百姓日子不好过,很难封粮。恳求抚宪大人格外施恩,可怜可怜百姓,暂时释放众百姓回家,等到丰稔之年再让百姓加倍封粮。”

国泰听了,把惊堂木拍得连声响,用手指着两位生员说:“本院难道不知道山东连年荒歉吗?本院催课,原是皇上催本院开征。你们二人替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