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平三藩前奏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在人间立天朝

平三藩前奏

彼时,京城上空仿若笼罩着一层阴霾,铅云沉甸甸地积压着,似要将整座城池吞噬。局势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街头巷尾弥漫着压抑的气息,百姓们虽照常生活,可眼神中也透着不安。三藩割据一方,宛如三把高悬在大清王朝头顶的利剑。

吴三桂,这头坐镇云南的猛虎,拥兵自重,麾下兵强马壮,久经沙场的将士们个个训练有素,行军布阵,纪律严明。粮草更是堆积如山,云南肥沃的土地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一座座粮仓坚实矗立,装满了金黄的稻谷。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张,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虎视眈眈,周边的小股势力要么被其吞并,要么被迫臣服,隐隐然已有帝王之相。

尚可喜扎根广东,根基深厚得如同千年老树,盘根错节。掌控着南方的经济命脉,海上贸易繁荣昌盛,一艘艘商船满载丝绸、瓷器、茶叶驶向海外,换回巨额的财富。码头仓库里堆满了来自异国的奇珍异宝、金银细软,这些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腰包,为他扩充军备、豢养私兵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耿精忠在福建亦是经营多年,沿海的地理位置让他尽享鱼盐之利,富得流油。他私自扩充军备,战舰林立在港口,一艘艘战船高大巍峨,船头的撞角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清廷示威。船帆如云,飘扬在海风之中,每一片帆下都藏着一颗野心勃勃的心。而且,三藩势力盘根错节,相互勾结,信使往来频繁,密函中写满了谋反的计划,隐隐有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成为康熙心头的一块巨石,压得他日夜难安。

康熙为此忧心忡忡,常常在御书房内踱步至深夜,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疲惫且焦虑的面容。他双眉紧锁,苦思破局之策,桌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加急文书,可翻来覆去,却难觅良方。他深知,三藩不除,大清的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可这三方势力联合起来太过强大,稍有不慎,便是生灵涂炭、天下大乱。

韦小宝瞧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日,他进宫面圣,见康熙满脸倦容,眼中血丝密布,心中一酸,跪地奏道:“皇上,奴才近日听闻西洋火器威力惊人,咱们大清若能加以改良,用于战场,必能事半功倍。如今三藩势大,火器或可成为咱们破局的关键。”康熙闻言,眼中一亮,仿若黑暗中寻到一丝曙光,忙道:“小桂子,快快说来。”

韦小宝便将自己听闻的西洋火器构造、原理,以及他琢磨出的改良之处一一道来。他眉飞色舞地描述着:“皇上,这西洋火器的火药配方大有讲究,奴才寻思着若调整下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比例,使其爆发力更强,威力定能大增。还有那瞄准装置,如今太过简陋,要是仿照咱们的弩机,加上刻度和准星,提高射击精度,打起仗来,定能指哪打哪。”康熙听后,连连点头,当即下令让工部召集能工巧匠,依韦小宝所言进行试制。

与此同时,韦小宝充分利用自己在江湖的人脉,天地会、沐王府等诸多江湖势力皆为其所用。他暗中派出各路豪杰,乔装改扮,潜入三藩属地。有的扮作行商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扁担在肩头颤悠,看似售卖货物,实则留意兵营粮草的储备情况、军队的调动频率。他们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着,兵营里进进出出的运粮车,记住粮草的大致数量;军队频繁调动时,悄悄记下行军方向和人数。

有的佯装成富家公子出游,入住高档客栈,折扇轻摇,与当地官员、权贵结交,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谈笑风生间套取三藩与朝廷官员暗中勾结的情报。听着那些官员酒后吐真言,将受贿的金额、承诺的事项一一记录。还有的投身到船厂、工坊做工,粗糙的双手沾满油污,摸清三藩自制兵器的工艺和产量。看着一件件兵器在炉火中锻造,暗暗估算着每日的产出。

这些情报如雪片般纷纷汇集到韦小宝手中,他又凭借着康熙亲信的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