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抵边城百姓的固定思维 (第2/3页)

好书推荐: 巍巍大明

。其实这也是赵匡胤换着法为赵光义保存实力,另外他也不希望柴宗训掌握这么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以防他在边关做大。

赵光义因为盐城之事,被削去官身,打回了平民百姓。表面上看来赵匡胤这个大宋开国皇帝,的确是处事公道铁面无私,然而赵匡胤在重新整编边关三州边军的同时,已然再考虑明年开年南征南唐,将整编之后的边军换一个名字,重新交到赵光义手上,如何让赵光义戴罪立功不说,最好赵光义能立下足够的功勋,也好趁机封王。

虽然别人对于赵匡胤重用自家兄弟会颇有微词,但这一切都说得过去,关键还是在于赵光义需要立下足够的功劳才行。对于明年的南征南唐之役,赵匡胤有着自己的考量在里面,他不只是打算将赵光义重新安排进军中戴罪立功,他还打算将它另外一个弟弟也安排进去。 赵匡胤倒也没有打算一次性就把两个弟弟都封成王爷。

最好在军中已经有些基础的赵光义在这场大战始之中会有出彩的表现,能立下足够的功劳是最好的。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赵匡胤的一番安排在里面,比如赵匡胤最后围住了南唐的都城,在一番不间断的攻击和袭扰之后,最好才派出赵光义发起之命的一击。

,!

这样攻破南唐都城的美誉就会落在赵光义一人的头上,这样的美誉自然就足够让赵光义封王的了。想象固然是美好的,然而事实是否有赵匡胤的这般顺利 ,一切还是未知数。 柴宗训显然是顾及不上这些了,对于赵匡胤明年的南征南唐之役,他未必就没有别的想法在里面。但如今确是需要先将异族打秋风之事应付过去,如若不然!即使想的太多,那也是空想而已。

人皆说得陇望蜀,如果连陇也没得到,便打蜀的主意,那变成自不量力了。柴宗训和种放不可能对于明年赵匡胤打算南征南唐之事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虽然赵匡胤对于他国的保密工作做的还是比较到位,但“稚子营”就在大周,赵匡胤在频繁的从各地调集各种作战物资,虽然不少东西都假借了其他事之名,可也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不留下。

“稚子营”中的“斥候营”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好比是“稚子营”的耳目,自然有他们的方式和手段得到消息。只是如今的种放和柴宗训为异族打秋风之事所累,顾不上罢了。有句话说的不错,“饭得一口一口的吃”,谁都不可能一口就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更不用说柴宗训和种放所谋之事,乃是千古大事,更得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的来,一旦行事稍有差池,所引发的严重后果自然也用不着我多说。

其实柴宗训也没有隐瞒异族大军大兵压境的意思。可是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抵边城的百姓根本就不相信有这么一回事,甚至他们将之当做谣言和笑话来看。柴宗训也考虑过用官府的力量来强迫抵边城接受这样的现实。

可是转念又一想 ,也许这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也说不定。抵边城百姓均认为抵边城固若金汤,别说异族人没有那个胆子敢攻打抵边城,即使来了就算让他们打他们又打的下来吗?对于抵边城百姓这样盲目的自信 ,柴宗训也实在想不通他们这样的自信究竟来源于何处。

后来种放跟他一分析,柴宗训才知道抵边城老百姓的自信的来源并不是别人,而是柴宗训得便宜老爹柴荣。昔日柴荣为了抵御异族南下,在即位之后就征近五万民夫,又整整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修成了抵边城。

而那时的抵边城不只有百战精兵,还有名将驻守,自然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再加上堆积如山的作战物资和近乎源源不断地后备兵力。以草原异族脆弱不堪的攻坚能力,面对这样的组合,除了徒呼奈何之外,还能怎么办?

柴宗训就想不明白了,难道抵边城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的抵边城既没有了百战精兵,也没有名将坐镇,甚至随着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