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柴荣的小诗 (第2/3页)

他心中的印象似乎又变得老奸巨滑了几分。

“多谢陛下谬赞了,只是父王在世之前曾告诉过我,无论天下兴亡,皆苦的全是百姓,而且我父王还曾作过一首小诗说起此事,其意在教导宗训必须时时刻刻以百姓为重,否则我就不配作为柴宗子孙……”柴宗训侃侃而谈。

赵匡胤对于柴宗训说的这些不敢兴趣,唯一让赵匡胤感兴趣的却是柴宗训所说的柴荣所作的小诗。据赵匡胤所知,柴宗训似乎一直都对于诗词歌赋不太感冒,认为其在乱世之中作用不大,也许正是因为知道如此,那次在朝堂之上,南唐新任皇帝才会让其使者以之为武器,正是为了下了柴荣的面子,为他南唐屡战屡败挣回些颜面。

赵匡胤自然知道柴荣不是不会写诗作词,只是不屑写这些东西罢了,尤其成立禁军之后,更没听说柴宗训作过什么诗词。

“是怎么写的?念来听听?”赵匡胤问柴宗训道。柴宗训只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本来只是一句随口无心之言,哪里就知道赵匡胤偏偏对此如此感兴趣?好在柴宗训灵机一动,却是想到了曾经学过的一首元散曲。元曲的形式只怕和这个时代的诗词格格不入,不过情急之下,柴宗训也是顾不了许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柴宗训在心中说了一声:元代的张养浩大大实在是对不住你老人家了,只能借你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应应急了。

柴宗训清了清嗓子,念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赵匡胤听过之当下就怔住了。

“这首小诗的遣词用句,似乎有现在的诗词似乎有不太一样?”赵匡胤自言自语的说了这么一句,柴宗训却是吓了出一身冷汗,心道:赵匡胤你应该不是也是穿越而来的吧?怎么这你也听得出来?

“不过!和别人不一样,这才是真正世宗皇帝的风格,好一个‘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也只有世宗皇帝这样有气魄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下一刻柴宗训就完全放心了,因为赵匡胤似乎一眼就认定了刚才所吟之诗就是柴荣所作,“可笑那南唐小儿皇帝只会写些伤秋悲月的东西,还有脸嘲笑世宗皇帝不会作诗遣词,要是他知道陛下作得有这么一首小诗,不知道会不会惭愧将头埋进扬子江中?

“而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才是定睛之笔,若不是世宗皇帝心怀苍生之人,又岂会写出这样的感悟来?”听到这般感叹,似乎柴宗训也有些恍惚了,似乎赵匡胤对柴荣的了解,明显要强过他这个做人家儿子的很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赵匡胤反复的叨念着最后一句,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东西。其实只有赵匡胤自己才知晓,他想到了呼延琮离开之前所所之话。呼延琮原先说他心胸和眼光皆不如柴宗训,本来赵匡胤还不会承认此事的,但眼下细细品着这最后两句诗,他才发现论及胸怀气度,似乎他自己比之柴荣的确是差不了不少。

从这首诗赵匡胤可以得出结论,那便是柴荣时时刻刻都将百姓装在心中,赵匡胤自问还做不到这一点。发现了自己和柴荣之间的差距,赵匡胤似乎有意改变之一切,改变不从别人开始,好像赵匡胤故意把目标瞄准了柴宗训般。

“宗训!如今你经历了这么多事,经过盐城之事也可见你长大懂事了……”柴宗训听得莫妙其妙,为何好好的赵匡胤居然还用起了长辈的语气跟自己说话,“如果……我说是如果!如果我给你一个成为达者有兼济天下机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到这里,柴宗训只觉得自己一颗心直“砰”“砰”直跳,差点儿没有跳出嗓子眼。

柴宗训不受控制的激动起来,差点儿就忍不住破口而出一口答应了下来。不过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