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代张养浩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道出的却是中华百姓人家千百年的心酸与苦楚。想我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史渊远流长。三皇五帝开国,立我族华夏以来;夏、商、周更替。历经春秋战国动乱,自始皇起始一统;立国号秦以降;"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分分合合,就这样走过近两千多年。其间不乏文景、光武之治,开元盛世之伟业,以至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然汉末黄巾造反,三国并起,晋亡五胡乱中华之痛,唐后五代十国互相倾轧,宋金百年战争,蒙古元之残暴酷虐。多年战乱,使我族百姓颠霈流离,江北祖地,十室九空,十里不见人踪,百里不闻鸡鸣。荒草遍地,饿馁盈野,百姓易子而食,华夏子孙;几限灭顶之灾,痛哉。幸我族辈,从不乏铮铮铁骨死士,燕赵悲歌,慷慨赴死壮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谋臣。蒙元统治仅八十余年,太祖朱元璋等先辈草莽,以明教为基,联络各方英豪,揭竿而起,共赴国难,尽没不可一世、铁骑踏遍欧亚大陆的蒙古贵族于长城内外,驱除鞑虏至燕山以北,建起东至库页,西至哈密,南至南海万倾波涛之尽头,北至大漠泱泱大国,再造中华大好河山,立我国号曰明。至此,我族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达亿兆之众。有口号曰:“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异姓、王公不必可畏,汉民从来不可欺。”

明太祖洪武一十五年,太子不幸病逝。孙子建文帝年幼孱弱,掌管着偌大江山,好比一个不谙世事的娃娃捧着金饭碗走在大街上,不由得傍人不起觊觎之心。皇叔燕王朱棣,北平起兵,同室操戈,来抢帝位,数年征战下来,杀得尸横遍野,人心涣散,忠臣谋士,看到同族相残;竟然是如此凶狠;不由得个个心灰意懒。靖难之役以后,虽经明成祖朱棣历精图治,收拾人心,国之气象为之一新。然而其孙明英宗听信小人王振馋言,劳师远征,孤军深入。土木堡与瓦拉一役,五十万大军尽墨,损军折将,皇帝陷身囹闾,国家立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幸有能人志士授命于危难,挽狂澜于既倒,努力保住大明最后一点元气。但从此以后,我大明对北方游牧民族,只剩下稳守自卫而无半点进取之心。

明中期以后,历代皇帝更无半点做为,只知道声色犬马,日日荒淫。国家承平已久,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百姓生活渐趋困苦。更为甚者,吏治败坏以至军备松弛,将官吃空额成风,士兵缺乏粮饷训练,衣着破烂,好似一批叫花子。小小岛国扶桑的几个城主,不改豺狼本性,纠结国内奸商恶霸,在沿海大肆劫掠,出入如无人之境,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久未经战阵的明军遇上了凶残无比的倭寇,登时溃不成军。还好出了个戚继光,重新整军备武,军民一心,历经数百场恶战,才驱赶走倭奴,还我族一个清清朗朗大好河山。但是这些由鲜血换来的惨重教训,仍然未被当权者重视。庙堂之上依旧花天酒地,不理民间疾苦,哪知道这世界已经悄然起了变化。

 。。。  

第一章风起第1节降生(定稿)

夏日里广州完全可以用骄阳似火来形容。湛蓝的天空中见不着一丝云彩,阳光肆无忌惮地在这个城市上空喷吐着火舌,试图烤焦世间的一切。横亘在珠江上的海印桥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从世间蒸发了,不见了踪影。桥面铺的沥青象是被晒化了般,流淌着软瘫在那里。从桥的这边望过去,远远的在桥的中心处不断升腾着层层薄雾,空气象是有了形状般在那里缓慢地流动。偶尔有一辆小车从当中急速穿过,扯起的风尘不断搅动着这个城市燥热的灵魂。

邹天翔无力地斜靠在发烫的水泥栏杆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