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七十岁,正是老登该奋斗的年纪 (第1/2页)
不得不说,唢呐这个乐器很有意思。
有人觉得很土,曲儿小腔儿大,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特别是当今“浪漫”占据主格调的“红事”上,唢呐的出场率甚至不及吉他。
它独特的音色总给人带来一种悲伤的感觉,渐渐只成了“白事”的标配。
正所谓初闻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
白布一盖,等着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落,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
但许枫吹的这首《the spectre》不一样。
少了些凄凉,多了些欢庆。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躺着听不行,必须得扭起来。
属于是两耳不闻棺外事,一心只蹦黄泉迪,一路嗨到阎王殿,从此人间不迷恋
“好!!!好活!再来一遍再来亿遍!”
“点个曲多少钱?我出五百!”
“天籁之音!”
“”
许枫刚放下手里的唢呐,乌央乌央围着看台的宾客不答应了。
在农村习俗中,甭管是白事红事,乐队班子的收入有两个来源。
一是班子固定的收费标准。
二是主家这些亲朋好友点歌点曲的费用,比方说一首曲子十元或者五元,但这个全凭自愿,没有什么强制性。
不过农村人就图个热闹,一般都是乐队班子轮着奏曲唱歌,节奏几乎不会停下来,不然气氛冷场了主家也没面子。
明显这些人是拿许枫当成乐队班子的人了
再来一遍肯定不行,他许枫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除非加钱。
许枫抓起话筒,“好!这位大哥刚才加了五百块,有没有人比他出更多的?”
“大家都看到了,刚才这种吹法,对气准、技巧、肺活量的要求相当之高,难度五颗星的话它得有八颗星!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借钱,我再吹个几遍,权当给大家添添彩头!”
“哎哎对,大家排好队,把钱交给那边的两个美女就行!”
“”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沪市。
刚上高一的齐思怡直勾勾的盯着电视屏幕,上面正是“新秀创造营”的直播界面。
唢呐声一响,她立马摇头晃脑的跟着节奏,身体完全不受控制,甚至嘴里还小声跟着唢呐声附和。
“小怡,听什么曲儿呢?那是唢呐吧?”
一头白发的爷爷从里屋走出来。
听到唢呐声,马上就挪不开步子了。
“嘿!这玩意儿还能这样吹?”
老爷子眼睛一亮。
年龄大了,就喜欢没事儿听听小曲儿,逗逗鸟什么的,但这些传统曲艺,他听得耳朵都要生茧了。
他没想到,唢呐居然也能承载这种“流行”“潮流”的元素!
这个他是真喜欢!
“爸,你也不管管她,整天不是抱着手机就是看什么综艺,成绩一天不如一天,让她上兴趣班,她也不去。”
厨房里传来妈妈的抱怨。
“让她去学钢琴,她说人家老师嫌她手指太短,让她学大提琴,她说一上课就像跟一群木工在锯床腿你说说,有她这样的嘛?”
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
一边解围裙一边絮叨。
“看什么呢这是,摇头晃脑的像什么样子?”
“不是爸!你怎么也这样啊!!快快快先坐沙发上先坐沙发上。”
妈妈一抹冷汗。
老爷子整个人都快扭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