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那拉氏眼中一亮:“说得是,多结些善缘,婉宁名声也好些。”说罢便忙忙去张罗了。
淑宁叹了口气,自行回槐院去。
桐英终于回来了。夫妻俩小别胜新婚,淑宁越发粘他,便是他夜里有什么要求,也半推半就地依了。从此小夫妻俩更是如糖似蜜。
三月里,皇帝下旨册封皇子,其中皇长子胤被封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为雍郡王,皇五子胤祺为恒郡王,皇七子胤、皇八子胤俱为贝勒。
桐英的爵位一直没有变化,他与淑宁俩终于确信,先前的传言只是传言。
转眼,万寿节又快到了。
(对不起》
二三二、万寿
桐英看着自己历年所作的画稿,一脸烦恼。每年万寿节,他都是随简亲王府的人一起送礼的,内容除了王府代他置办的几样珍玩外,主要是他自己画的画。但今年他开府成家,不能再随王府一起送,又当着御前的差事,压根儿没有功夫去画,可怎么办呢?
其实他自从参与出征噶尔丹的战备工作以来,就没再按时去向焦、王两位师傅那里请教,甚至连画技都有些荒废,亏得那两位都是内廷供奉,原也没指望他真成什么气候,加上他一向恭谨,所以还没有将他逐出门墙的打算。后来他带淑宁上门拜见,淑宁表示了可以将陪嫁的几幅古画借出一两个月,供师傅们欣赏临慕,才帮桐英重新讨得了他们的欢心。
桐英在婚前重新开始每日练习,但领了銮仪使的差事后,也仅仅能维持每两三天能抽出一两个时辰来画罢了。如今他的画技多少有些退步,若是临急抱佛脚赶出一两副来,别说皇帝看不看得上,就连他自己也没脸送上去。
淑宁见他一脸纠结,轻笑道:“这个你就不用烦恼了,我早有准备。”然后命人取了一套四件新做的玻璃砚屏来,道:“你看看这上头是什么?”桐英仔细一瞧,那上头的人物画面怎么那么眼熟?好像是他的手笔啊。
原来淑宁早在二月里就已经开始准备万寿节的礼了。她听说桐英往年多是送自己的画,但一副复杂些的好画,少说也要画上一个月,今年显然是来不及了,而且桐英的情况,她也心里有数。所以她提前从桐英的旧画稿中,找出一叠三四十张的《塞外行乐图》来。这是桐英历年随圣驾到塞外时所作,画的是皇帝宴请蒙古王公。或是满蒙贵族子弟骑马、射箭、烤火、喝酒、唱歌跳舞以及摔跤等场景。从中选出四张画得最好地,交给尹总管,让他去寻个好的玻璃作坊,将画上的场景烧成玻璃砚屏,再用黄花梨的木料做个底座,岂不是又表现了桐英的画技,又简单体面了?
这本是从当年真珍送端宁的瓷画炕屏想出来的。淑宁承认,这是因为先前回娘家时,在梅院看到那炕屏,才有地灵感。
看着那四面砚屏上涂了淡彩的人物,她满意地点点头。尹总管找的这家玻璃作坊手艺着实不错。就是收费贵了些,不过几百两银子比起年礼时的支出,已经很划算了。看来以后可以长期光顾。
桐英看得一脸惊喜:“我怎么没想到呢?不一定要是纸画啊,烧成屏风不错,但也可以烧些水丞啊笔洗啊笔架啊镇纸啊。我练习时画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都可以用吧?对了,除了玻璃。还有木雕石雕竹雕…”
“打住打住!”淑宁忙阻止他继续下去,“这种东西弄几样是个意思,都这么弄,人家就烦了。”桐英摸摸头,干笑两声,道:“也对,不过家里用地可以这么做。而且光是这一套砚屏有些薄了,再烧几样吧。今年虽不是整寿,也是逢五呢。”
说得也是。淑宁拉着他一起想,到底还要再添些什么。
前些天她在雍王府那边作客,看到四福晋玉敏吩咐人办寿礼,有一张单子上面密密麻麻的。玉敏还私下指点了她几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