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价出售,在百姓中留些坏的声名,来使主上放心呢?”萧何为保性命,只好采用了这“自污”的办法。汉高祖灭了黥布,班师回朝。不少老百姓拦路喊冤,说萧相国用低贱的价钱强行购买百姓的田地住宅达数千万之多。高祖见此,放下心来。当萧相国来拜见时,高祖便把老百姓的奏章发给他,笑着说:“你这相国,向称利民,原来你就是这样利民的啊!现在你自己去向百姓请罪吧!”
皇家的上林苑中有好多空地,而长安城中居民却日益增多,耕地越来越少。于是萧何为民请命:“长安的土地狭窄,上林苑中却有好多空地,白白地在那儿,有些浪费。希望能准许百姓进入上林苑耕种,让老百姓收获庄稼,把蒿草留在苑中给禽兽吃。”萧何的这条建议很有道理,但高祖却怀疑他讨好百姓,悖然大怒:“你自己收受商人们的财物,却来算计我的上林苑!”当即下令把萧何交付廷尉,把他戴上刑具关押起来。有一个姓王的卫尉陪侍皇帝时,趁空问道:“萧相国究竟犯了什么大罪。您为什么突然把他加上刑具关押起来呢?”高祖回答:“李斯当年做秦始皇的丞相,有了好事,归功于君主,有了坏事,归咎于自身。现在可好,我们的萧大相国自己接受商人的财物贿赂,却想用我的上林苑收买人心!”王卫尉说:“当年楚汉对抗,黥布叛乱,您都远在前线,而萧相国独守关中。当时,萧相国若有异图,只要稍一动作,这函谷关西便不是您的天下了。萧相国那时尚且不顾自身利益,使子弟从军,出家财助饷,难道现在会贪图商人所送的区区财物吗?况且,您用李斯来打比方,也不恰当。秦灭亡正是因为皇帝不知自己的过错。李斯分担君主过失,不足效法。”刘邦听后,心中不快,但又觉得王卫尉的话有道理,踌躇了半天,派使者持符节释放了萧何。
《史记》载,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对功臣们论功行赏。大臣们都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当看到刘邦把舞文弄墨、动嘴皮子和笔竿子的萧何封赏成第一功臣后,那些攻城掠地、百战余生的武将们群情激愤,表示不服。面对大臣们的质疑,汉高祖打了个比方,他说:带着猎狗打猎,是靠狗来追兔子,所以狗有功,但是狗是听打猎者指挥的,发现猎物并指示出击的猎人更有功,你们武将就是那些立功的猎狗,而萧何是指挥狗的人,所以最高的奖励应该给萧何!
由此可见,萧何在刘邦心目中的分量,即便是如此萧何也逃脱不了刘邦的怀疑和不信任,问题就在于鬼谷子所说的:“有近而不可见”人世间的普遍规律上。所以,萧何要脱离“伴君如伴虎”的怪圈,而“独善其身”是要付出相当大的智慧。
反复无常的吴三桂
反复无常的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