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当征服者漫步在巴林老城区 (第2/2页)
蒙文明逐渐衰落,但巴林作为贸易中心的地位并未因此减弱。
进入中世纪后,巴林先后成为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以及伊斯兰教兴起后的倭马亚和阿拔斯哈里发国家的一部分。伊斯兰教的传播深刻影响了巴林的社会结构与文化面貌。公元628年,巴林的统治者接受了穆罕默德先知的信使,正式皈依伊斯兰教,这标志着巴林正式纳入伊斯兰世界的版图。此后,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塑造巴林社会的重要力量。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随着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欧洲列强的目光也开始投向东方。葡萄牙人在1521年占领了巴林,试图控制这一重要的贸易通道。然而,葡萄牙人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1602年,萨法维王朝的军队驱逐了葡萄牙人,恢复了对巴林的控制。萨法维王朝的统治为巴林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同时也加强了与伊朗之间的联系。然而,这种和平局面并未长久维持,1717年,阿曼苏丹国攻占巴林,开启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阿曼统治时期。
直到1820年,英国与巴林签订条约,承认巴林独立,并承诺保护其免受外来侵略。从此,巴林进入了与英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保护关系。在此期间,巴林经历了现代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着改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石油工业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1932年,巴林发现了中东地区第一口油井,标志着石油时代的到来。石油收入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来源,也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结束后,全球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巴林人民也开始了争取完全独立的斗争。经过长期的努力与谈判,1971年8月15日,巴林终于宣布独立,结束了与英国长达150年的特殊关系。独立后的巴林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改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凭借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巴林迅速崛起,成为海湾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