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 (第3/5页)
说到这里,朱慈炅又将目光转向信王朱由检,微笑道:”刚朕不是让你们推选外务部尚书吗,这个推选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是怎么个章程,朕这里就给大家示范一下。“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公文纸,煞有其事的道:”这推选首先当然要有候选人,朕这里就有一个候选人,大家如果有什么候选人也可以提出来啊,朕先将这个候选人的履历念一下,大家看看怎么样。“
说罢,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候选人张溥,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现年四十二岁,崇正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孝义县令,汾州知州,在任期间将一个旱灾严重而且刚经匪患的落后州府治理得商业发达,人兴财旺;而后升为太原知府,太原府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就有了起色,不出几年就差不多都要赶上奉天府了;而后他又被提拔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的左布政使,现在整个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繁华程度都快赶上南直隶了!大家感觉这个人怎么样啊?“
山西的旱灾和匪患在崇正初期那都是出了名的,能把这么个地方治理的堪比繁华的南直隶,的确是个人才,众人无不连连点头称赞。
朱慈炅紧接着又问道:”那各位还有什么人选没?有的话都可以提出来。“
这是典型的突然袭击,一时半会儿这些人又哪里想的到合适的人选,他们只能纷纷无奈的摇了摇头。
朱慈炅心中暗笑,他当然知道众人一下子找不出比张溥更合适的人选,他早就属意张溥了,之所以还煞有其事的拿出来评议,只是想给在座的众人做个推选的示范而已。
见众人果然没有什么人选,他一本正经的继续道:”推选的章程就是这样的,大家都把自己推选的人的履历念出来,然后开始举手表决,谁的得票最多,就由谁当选。下面开始举手表决,同意张溥担任运输部尚书的人请举手。“
说罢,他第一个示范着将右手举起来,紧接着商务部尚书张采便学着他的样子将右手举起来,然后是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最后,所有人都把手举起来了。
朱慈炅微笑道:”很好,张溥获得十一票,相信没人能比他票数更多了,朕宣布,张溥当选运输部尚书。“
这个貌似有点草率,却将整个推选过程演练了一遍,在座众人无不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推选原来就是这么回事。
尤其是朱由检,那紧皱的眉头终于展开了,这推选貌似不是很难主持吗!
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张溥进京
张溥在明末历史上也是个名人,在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合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
年轻的张溥在阉党权势熏天的日子里,不计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呼吁文人打破门户之见,以国家为重,树起了以文会友的旗帜,来绾结天下士人的心,他匡扶正义的勇气,也曾歆动天下。
但是,他救国救民的方法却有失偏颇,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资历升官,却想借广收门徒以控制知识界、把持科场,最终达到左右政权之目的。
这无异于在空中搭建楼阁,看上去富丽堂皇,却没有任何基础,就算奇迹般的建成了,垮塌也只在分秒之间。
不过,不得不说张溥的能力还是很惊人的,他一度以复社领袖这个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民间组织领袖之名,遥控操纵朝堂决策,决定官员任免,连当朝首辅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不得不惟命是从。
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这是很多后世文人对他的评价,他这份泼天的狂傲和能耐,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据说张溥最后也是因为太过嚣张,才被忍无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