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秦后宫看其朝堂政治关系 (第2/3页)

”(《前秦书?后妃类》)的反对,执意以杨氏为皇后,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太宗与杨皇后的感情深厚;但另一方面,太宗作为最高统治者——皇帝,尽管需要依靠门阀来削弱军阀,但却不能完全放任门阀坐大,因此皇后的位置断然是不能再留给门阀了。

与此同时,太宗还积极扶持后族,大力提拔杨氏的兄长杨零,至于将杨零纳入顾命名单之中。太宗将杨零纳入顾命名单之中,主要是以外戚势力为一支力量,试图与门阀、军阀实现权力平衡,保证秦王朝的稳定(关于太宗顾命人员的选择,以后会写一篇《浅析秦太宗与光宗顾命人选》,以详细分析;关于太宗以外戚为一支力量以制衡门阀与军阀,以后的《秦朝的宗室势力分析——以〈前秦书?诸宗室世家〉为中心》中也会提及)。但太宗对杨氏的扶持,极大地助长了外戚势力的发展,导致太宗死后外戚专权局面的产生,甚至间接导致了“赵氏之祸”。

三、光宗时期

孝宗和恭宗在位时期比较短,且“政不在己”;穆宗则是典型的“好玩不好色”,熹宗在位时间也不长,且孝宗的郜皇后、刘皇后、薛贵妃,穆宗冉皇后,熹宗薛皇后、严贵妃等,都是门阀之女,体现了门阀势力的强大,不遑多论。

而光宗作为东秦诸位帝王中权力制衡学的集大成者,其在位时期的后宫组成则显得相对复杂。

光宗时期的后宫成员主要有:刘皇后、邓皇后、孟贵妃、李贵妃、高贵妃、冯贵妃、常淑仪、姜淑妃八人。其中,孟贵妃、李贵妃、常淑仪、姜淑妃为寒门,刘皇后、邓皇后、冯贵妃为门阀之女,高贵妃为军阀之女。

光宗始以藩国受推即位,面临着孤立无援的处境,其首要目标是尽可能为自己寻找支持者,出于此目的,光宗在即位之后,连娶门阀之女,甚至不顾邓皇后是寡居状态,这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是非常不寻常的:

宣仁邓皇后,名珍,字珏亭,东郡濮阳人。初嫁他族,后寡居。中兴初建,光宗既入纂,欲结门阀,遂纳邓后为贵妃,然未尝有幸。(《前秦书》卷51中《后妃类中》)

宣贞冯贵妃,名苑,字婵芝,魏郡人。亦中兴初建光宗所纳,事同邓后。永庆七年,以门阀之女为后。(《前秦书》卷51中《后妃类中》)

光宗在其孤立无援,同时也是讨伐赵氏、实现中兴之时,选择与门阀联姻,既有利于为自己争取支持者,巩固皇权,也有利于为东秦帝国的中兴事业争取援助。

至于军阀之女高贵妃,《前秦书》中没有直接记载她被纳为妃的时间,但根据《前秦书?诸宗室世家》中,天正六年高贵妃之子秦欢去世时年四十七,可以推知光宗纳高贵妃也应在宏长初刚刚即位时。高贵妃作为当时中兴义军中重要力量高冰的孙女,光宗纳之为妃,与纳门阀之女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光宗在其糟糠之妻刘皇后死后,面临一个立谁为皇后的选择问题。光宗此时已经与孟贵妃产生了比较深厚的感情,且希望将孟贵妃之子(也就是后来的献文太子)立为储君,因此光宗自然希望能够将孟贵妃立为皇后。但群臣反对,面对这种情况,光宗决定妥协一步,立既是门阀之女,却又没有子嗣的邓氏为皇后,以便日后从长计议:

刘后既崩,孟妃、献文母子当时宠盛,帝遂数欲易太子,而群臣皆谓不可。又欲以献文所生孟氏为后,以寒门,不为士大夫所同(注曰:母子皆不得立)。乃立邓氏为后,以邓氏既为门阀之女,且无子耳(注曰:可缓图之耳)。(《前秦书》卷51中《后妃类》中)

后来光宗也成功实现了其换太子的意图,但是孟贵妃由于出身实在不显,在邓皇后去世后,光宗只得又暂时立冯贵妃为皇后

本来光宗的后宫应该就此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但献文太子的突然去世,使储君的位置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