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与寒门:东秦光宗与穆宗时期对门阀势力的抑制 (第3/8页)
以中书侍郎濮阳邓元补之。?
可以看到,光宗时期,朝堂高官几乎大多数都为门阀人士所垄断。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表面上不难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光宗在位时期门阀势力依然很强大;二是光宗注重拉拢门阀。
以上这两点确应予以承认,但考诸现存史料,不难发现,尽管从表面上看,光宗在其在位时期几乎将朝堂高官垄断式地授予了门阀人士,但是,光宗却并非一味地拉拢门阀。相反,出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光宗虽然在表面上将朝堂高官的位置交给了门阀人士,但其却在其在位时期,大量任用“佞幸”以掌握机要之职(主要是中书通事舍人与尚书检校郎),从而实现对尚书台和中书台的有力控制。
关于中书通事舍人和尚书检校郎,《前秦书》记载:
尚书台,掌出纳诏命,布政四方,为天下之所赖,在宫城之北,号“北台”。有令,秩六千石;仆射,秩五千石,有左右,不常设,有欲使总领尚书事而位望不足者,受此职;左右丞,中二千石;检校郎,中千石;郎,中六百石;佐郎,六百石。?
中书台,掌报呈万机,草拟诏旨,为四海之枢纽,在宫城之西,号“西台”。有令,秩六千石;监,秩五千石,不常设,有欲使总领中书事而位望不足者,受此职;侍郎,中二千石;通事舍人,中千石;令史,中六百石;主书,六百石。?
(永弘二年四月)增设中书通事舍人及尚书检校郎皆为三员。?
似乎中书通事舍人在中书台中并非品级多么高的官职。然而,在东秦一朝,中书通事舍人一职尽管品级不高,但却极为重要,是“机要”之职:
开阳二十年,擢(冉芸)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内外文书之收发,多经中书通事舍人,以是其位虽不显,而控制机要,人莫敢不重,人言:“宁惹尚书令,不敢犯舍人。”?
初,高帝置中书通事舍人,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入,参决於中,枢纽章表,遂为机要,权倾天下。?
初,太宗以尚书事繁,而中书草令错驳常多,遂置检校郎,以收中书之令于尚书台,检校其文字,盖印然后送台,得付六部。以是为诏令所关,遂为机要之臣,位品虽下,而权势甚重,与中书通事舍人相侔。?
对于这两个官职,由于其品级不高,在光宗之前,关于尚书检校郎的任职情况史料阙如,但任职中书通事舍人的情况能找到一些:
开阳二十年,擢(冉芸)为中书通事舍人。?
(开阳)二十二年,擢(刘布)为中书舍人。?
(延昌)四年,(冉涛)迁中书通事舍人。?
可以看到,以上三位中书通事舍人,全部是门阀人士。而在光宗时期,中书通事舍人和尚书检校郎的具体任职情况只有以下两条记载:
光宗践阼,以(柴)踪为中书通事舍人,加侍中……踪既有男色,光宗颇幸之,踪尝裂痔,以是坊间颇传帝与踪有龙阳之事。晋王常以此谏帝,欲使出为大郡太守。光宗叹曰:“皇叔欲出踪,不若出朕。”晋王闻此语大愕,以为光宗疑己(注曰:盖晋王以为光宗所谓“不若出朕”乃惮己而疑之之辞耳),遂不复言。永弘六年病卒,时年四十二……?
光宗举义,(冰)玉从之。宏长元年,拜尚书检校郎,加侍中……永庆五年卒,时年六十二。玉在检校二十余年,勤勉谨慎,未尝有失,颇为光宗所重,赏赐钜厚,资财越于公卿。?
而这二者(柴踪、冰玉)之间是存在许多相同点的:1.二者皆是光宗在会稽之时就结识的旧臣;2.二者家世都并不显赫;3.二者都在任职的同时“加侍中”;4.二者在担任中书通事舍人和尚书检校郎之后都并未再进行迁转,甚至晋王亲自劝光宗外授柴踪“大郡太守”(太守二千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